2009年12月30日 星期三

李開復

近日看完了李開復新書{李開復自傳:世界因你不同}.這位台灣出生的中國人確實犀利,最出名的幾間世界知名科技巨擘都工作過.現在他巳是自由身,自己成立公司投資及幫助中國年輕科技公司及科技人才發展.其志向很有意思.
我誠意推薦他的網誌給各位,內裹文章質素很高,對於想了解科技公司/行業(Tech industry)或自我發展(self development)都有幫助.

http://blog.sina.com.cn/kaifulee

註:以下是一萹關於他的訪問:
-----------------------------------------------------
對話李開復

Q:你怎樣形容自己的性格?

溫和、理性。

Q:你最喜歡哪個童話故事?為什麼?

《北風和太陽》。這個故事教我們要用真心和誠意對待別人,而不是駕馭或逼迫別人。

Q:做什麼事會讓你感覺最舒適最享受?

和家人度假。

Q:你對自己最滿意和最不滿意的是什麼?

滿意:積極主動,不懼怕挫折和困難。
不滿意:社交能力較低,深交的朋友不多。

Q:近一段時間,讓你感到最快樂的是什麼事?

參與了數項有關社會責任感的項目,例如谷歌推出的春運地圖,在眾多中國人碰到災難之時,伸出援手,短短一天就有七百萬人使用。還有谷歌的「益暖中華,公益創意」項目,讓大學生提出自己的想法,由谷歌出資金,用學生暑假的時間為他們的家鄉做出可持續的貢獻,有6000隊學生踴躍報名參加。最後,在國內做了幾十場公益高校演講,印象最深的是最近在重慶大學,7000名學生冒雨來聽,讓我非常感動和欣慰。

Q:如果真的有可以讓時光倒流的時間機器,你希望回到什麼時候?為什麼?

希望能回到小時候,更深地認識我的父親(他在十多年前過世)。我的父親是一個了不起的人,他是個無私的老師,愛國的文人,但他也是個不苟言笑的父親。我希望有機會更深地理解他,從他身上學習,並且告訴他我多麼地愛他,尊敬他,並以他為豪。

Q:你覺得自己最好的習慣是什麼?怎樣養成的?

有效率地管理我的時間。我深信「要事為先」這個準則:每天清晨,我會把今天要做的事情歸納出來,做一個排序。我會依事情的重要性而不是緊急性來做排序。我會對自己做承諾:那些事情這一天一定要做完,然後我會達到這個承諾。另外,我會準備一個「瑣碎事單子」,把一些瑣碎但是必須做的事情(例如:回朋友電話、填某一個表格、讀一篇文章等),利用一天中時間的碎片(例如:搭車、坐飛機、等下一個會議等)完成。

Q:成長過程中什麼人或者什麼事對你的影響最大?是怎樣的影響?

母親對我的影響最大(在我的新浪博客裡面有一篇我寫的《兒子是母親最甜蜜的牽掛》,對我母親有更深刻的描述)。我很慶幸有一位既傳統又開明,既嚴厲又溫和,既勇敢又風趣,既有愛心又有智慧的母親。她的教育既有中國式的高期望,也有美國式的自由放權;既有中國的以誠待人,也有美國式的積極進取。如果說我今天獲得了任何成功,這些成功都是來自於母親的教誨、犧牲、信任和支持。

如果說有一件事情對我影響最大,那可能是我十一歲的時候到美國讀書的決定。在美國,我接受了充滿愛心的教育,經過鼓勵得到了自信,學習了積極主動的習慣。當然,同時我也沒有忘記中國人的謙和、毅力、自省。我深信,融匯中西是21世紀成功的重要因素。我很幸運,在十一歲的時候得到了這個融匯中西的機會。

Q:你最喜歡異性身上的什麼特點?

善解人意,真心待人,幽默可愛。

Q:愛情中最重要的品質是什麼?愛一個人最好的方式又是什麼呢?

對於這兩個問題,我很喜歡《聖經》上的這一段話:「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愛是不嫉妒,愛是不自誇,不張狂,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處,不輕易發怒,不計算人的惡,不喜歡不義,只喜歡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愛是永不止息。」
這段話既描述了愛的品質,也描述了愛一個人的方式。

Q:失去什麼,會讓你覺得絕望?

失去了理想,就失去了生命的動力;
失去了家人,就失去了生命的溫暖;
失去了理智,就失去了生命的均衡;
失去了興趣,就失去了生命的樂趣。
但是無論失去了什麼,我都不會絕望,因為只要生命存在,希望一定存在。

Q:你覺得最好的職業是什麼?為什麼?

最好的職業是:(1)做有意義而且喜歡做的事情;(2)每天都在學習、成長;(3)有值得學習的老闆和同事。

Q:怎樣才能確定一個職業是否適合自己?

你是否每天喜歡上班?你是否每天都在學習?你的公司、老闆、同事是否認可你的工作?你是否對你的工作有成就感?

Q:講一講對你來說最難的一次選擇是什麼?有沒有後悔?

在1995年之前,我一直是一位科學家,做的主要是學術界的科研項目。1995年,我開始做產品,但在1998年,我的部門做的一個產品失敗了,並且造成上百人失業。我當時非常內疚和失落,曾經考慮回到學術界。最後,我選擇了繼續留在業內,繼續努力地做產品,因為我相信每一次失敗並不是一個懲罰,而是一個學習的機會。我一定要把我的教訓應用在未來的工作中。

這次的選擇顯然是明智的,但無論選擇是否明智,對我做的所有選擇都不會後悔。當我做選擇的時候,就清楚我的信息不完整,所以做的決定一定有一部分會是錯的。犯了錯沒有什麼好後悔的,而且後悔也於事無補。犯錯之後,我們應該意識到我們從錯誤中學到的更多。犯了錯,只要以後能避免同樣的錯誤就很有價值了。

Q:促使你成功的最重要的品質是什麼?

積極主動,以誠待人。

Q:你怎樣處理工作中的人際關係?講一個你認為好用的方法。

我們常常與人在溝通時發生誤會。對於這方面我有幾個建議:

1)要確定自己真正瞭解了別人的想法,只有靠雙方的核對和澄清。英文中常說:「Let me make sure I heard you right. What you mean is……(讓我確認一下自己聽得是不是正確,你的意思是……)」,「Let me put it another way(讓我用另外一種方式表達)」,「Did I make myself clear?(我這麼說清楚嗎)」。是否有「話外音」也只有靠核對和澄清才能搞清楚。

2)試試看「reflective listening」,也就是當對方說完一件事,你做一個總結,給對方一個機會將「話裡的話」說明。例如:「公司允許你坐飛機或火車出差。」

「我的理解是公司希望我們選擇最便宜的方式?」

3)自己說話不要「話中帶話」。如果你想知道公司的出差政策,就直接問,不要拐彎抹角地問。如果你「話中帶話」,對方可能也會以同樣方式進行回答。

4)培養自己的觀察力和人際敏感度。人是需要交往和互相瞭解的,交朋友不能速成,也沒有辦法快速瞭解對方,要順其自然。

Q:學習或工作覺得倦怠的時候,你怎麼辦?

休息,等到精力更能夠集中的時候再繼續做。如果不能休息,那就喝杯咖啡,用冷水洗臉。

Q:你是否遇到過危機,如何克服的?

用平靜的心態,為最壞情況做出準備,然後用積極的態度,爭取每一個機會。

Q:如果你有機會可以做另外一種人,你想做什麼人?過什麼樣的生活?

我大學時迷上橋牌。我當時的橋牌搭檔後來成為職業橋牌手,並得到世界第二名。有時覺得他的「工作」蠻有趣的。

2009年12月19日 星期六

2009年結

2009轉眼過去.今年是對投資組合作出整合的好時機,為的是迎接中國將步入的新階段.以往有看我網誌應知道,筆者一直都是中國的'大好友',我深信真正中國的大牛市還未到.如果把中國看作為一間有着天時/地理/人和配合的公司.現在看來一切巳準備就緒,離業績扶搖直上的日子還會遠嗎?

這是一個較明顯的大趨勢,短期的動蕩波幅只是小風波而巳,未來一段日子肯定會有大批中國企業做大做強,在內地及國際舞台上發光發熱.大家不妨拭目以待.

今年加入了波司登,阿里巴巴及蒙牛乳業.三間都是在其領域裡做到獨當一面,認真不簡單,值得持有.

祝聖誕快樂! 
       
公司       平均買入價
中國人壽   $8.85
招商銀行   $12.35
平安保險   $52.7
安踏體育   $5.2
蒙牛乳業   $21
昆明機床   $2.86
阿里巴巴   $16.4
Soho中國   $2.88
波司登     $1.355

2009年11月19日 星期四

毛澤東

最近看了關於毛澤東的一本書,印象深刻.以往的中國都可算是多災多難.現在的一切可謂得來不易.俗語說苦盡甘來,希望中國也會得到這樣的祝福.

書中詳細地描寫了毛澤東的一生,亦展現了中國近代的歷史發展.其中的資料搜集可算是相當詳盡,值得一讀.

毛澤東:鮮為人知的故事

作者: 張戎, 喬.哈利戴

http://www.hkbookcity.com/showbook2.php?serial_no=88071
-----------------------------------------------------

組合沒有甚麼變動.現階段找不到太吸引的投資,所以一動不如一靜.

中國人壽
招商銀行
平安保險
安踏體育
昆明機床
阿里巴巴
Soho中國
蒙牛乳業
波司登

排名有分先後! (按比重)

2009年11月13日 星期五

Soho中國的煩惱

散售的毛病終於顯現, 亦是這種商業模式的潛在缺點.往後要看潘總怎樣去完善了.

要留意的是soho中國的核心競爭力在於品牌.若果品牌名聲受損,後果影響深遠.
------------------------------

建外SOHO陷停電門 SOHO中國面臨聲譽危機

第一財經日報

接連兩天的暴雪令北京建外SOHO東區的居民寒冷難耐。雖然北京市已提前進入供暖季,但建外SOHO東區的室內溫度仍然只有零上3攝氏度

因為拖欠電費、水費、供熱費等多項費用,建外SOHO東區已經開始停暖、停熱水,而北京電力公司也已經向SOHO東區的住戶發放了「欠費停電通知書」,表示自18日上午8時開始,隨時對建外SOHO東區採取停電措施,停電範圍為建外SOHO東區2棟寫字樓用電、9棟公寓樓的電梯和水泵等公共部分用電,以及4棟小商業樓用電,但公寓樓居民生活照明用電可以保證。

儘管建外SOHO早已清盤,但「停電門」事件的爆發仍然給開發商SOHO中國(00410.HK)帶來了很大的聲譽危機,SOHO中國董事長潘石屹在其博客中公開向建外SOHO東區的業主道歉,並提供了一個SOHO中國公司的賬號作為公共繳費平台,爭取使小區運行免於崩潰。

「停電門」

至少到目前為止,建外SOHO東區看起來與以往並沒有很大的不同。華燈初上時,建外SOHO東區同樣也是一片燈火通明的景象,臨街的商舖開著暖氣、亮著燈等待顧客的光臨。甚至7-11便利店的店員都沒有聽說過停電、停暖的事情。一家小書店的店員雖然聽說過,但她仍然表示,「可能不會真停吧,或者只是隨機的停一停」。

不過建外SOHO的業主知道,事情正在往很壞的方向發展,同樣身為業主的潘石屹也表示,自己的家中因為寒冷也用上了電暖氣。但是,到18日後,除了基本生活照明用電外,其他的用電都將無法保證。

針對電力公司和熱力公司對建外SOHO已經採取和即將採取的頗為強硬的措施,建外SOHO東區目前的物業公司,即賓至物業向記者解釋,因為小區的很多業主不主動交納電費等各種費用,因此導致了目前的僵局。

SOHO中國方面介紹,建外SOHO東區在過去一年中,總共拖欠了供電局和熱力公司1500萬元人民幣的費用。由於小區物業在此之前曾更換過一次,前後兩家物業公司之間的糾紛成為此次「停電門」爆發的主要原因。

記者瞭解到,建外SOHO物業管理上的恩怨早已累積很久,去年四季度,小區原物業管理公司賽特物業便被業委會解聘,原因是挪用物業費1700萬元,但後來者賓至物業不僅與原來的賽特物業互不承認,更被認為沒有管理大型小區的資質。在這種情況下,很多業主開始不信任物業公司,繼而不繳納各種費用,導致了目前小區面臨癱瘓局面。

散售之「痛」

潘石屹在公開道歉的同時,仍不忘給建外SOHO做一把廣告,表示這是一個出租率高達98%的項目。確實,雖然東區內包含9棟公寓樓,但無論是寫字樓、公寓樓還是商業,絕大部分都是業主投資後用於出租獲利,且幾乎所有租戶都將物業用於辦公。

這意味著,建外SOHO東區雖屬綜合物業,但基本功能仍以寫字樓和商業為主。但與很多寫字樓和商業業主相對單一不同,曾經採用散售方式進行銷售的建外SOHO,業主眾多,除眾口難調外,由於業主大多將房屋出租,很難設身處地地為小區物業服務提供支持和建議。

這已經是不爭的事實,寫字樓和商業物業,凡是由開發商自持的,大多數能夠保持相當的品質和物業服務;而散售出去的寫字樓,則像「嫁出去的女兒」,開發商想管也是「鞭長莫及」。有人戲稱,散售的寫字樓物業,「洗手間總是不如開發商自持的物業乾淨」。

實際上,建外SOHO之所以會有98%的出租率,正是由於與其位置並不匹配的低廉租金。早先潘石屹接受採訪時曾表示,因為SOHO中國目前在CBD內的物業租金較低,因此大多數物業租賃給國內公司,而這些公司在金融危機中受到的衝擊較小,目前仍能支撐SOHO中國物業的租賃市場。

數據顯示,去年至今,作為商業地產的建外SOHO金價(1104.90,-1.70,-0.15%)格一路下滑,每平方米租金從最高時的6/天跌至3/天左右,降幅達50%。目前,該項目商品房成交價格比同區域均價低30%以上。這對於潘石屹的「粉絲」而言,顯然是一個難以承受的結果。

不過,到目前為止,潘石屹並沒有改變將物業散售的經營思路,但在建外SOHO「停電門」之後,他已表示,有意成立物業公司,參與旗下物業的管理.

2009年11月9日 星期一

品牌定位

安踏之所以能夠快速成長,除了它選用綜向一體化的營運模式來控制成本,加強物流靈活度及加快對市場口味回應度外,創造品牌價值亦是其中一個關鍵.

而相信它品牌成功之處在於其定位,'草根楷層'向上精神這個概念.雖然目前內地運動品牌繁多,但論品牌個性,筆者認為安踏絕對是數一數二.這亦是看好它的一個主要原因.

表面看它的品牌策略或是很普通,但相信內裹每一步也是經過精心策劃,尤其是品牌持續性的考慮.

另外,丁總剛擭選為由第一財經主辦的「2009中國最佳商業領袖獎」中的2009受眾心目中的年度CEO.實在可喜可賀.

個人組合方面,過去一星期作出了較為大一點的調動,詳情如下:

1. 賣出所有意馬.
2. 賣出所有惠理
3. 增持招商銀行.
4. 增持安踏.
4. 加入蒙牛.
5. 加入波司登.

--------------------------------------------------------------------

「定位大師」艾.裡斯(Al Ries)13個忠告 要放棄

一個瘦高,背微駝,戴著助聽器的老人,說話聲音不是很大,你得聚精會神去聽。艾.裡斯,定位之父定位»一書的第一作者,但他在名片上卻沒有印「 Positioning(定位),卻印著另外一個單詞「focusing(聚焦)。裡斯以及他所創造的定位,是我最為推崇的一位,我心目中的品牌聖經。最為關鍵的是,他可能是極少數的經過30年時間磨練,在互聯網傳播的當下沒有失效,反而更顯力量的理論。

這次裡斯在中國有個巡迴演講,專門去拜見並深度訪談了一次。對裡斯的一些忠告印象深刻:
 
1A理論和J理論的區別。J理論就是JAPAN日本模式,裡斯對j理論深惡痛絕,所以很多負面案例都是日本企業,A理論就是AMERICA美國模式。A理論的核心是「越狹窄越好」,代表案例是戴爾、英特爾、微軟。J理論的核心是「越寬廣越好」,代表案例是富士通。

2、定位不是從自身優勢開始的,而是從顧客的心智開始。第一個奢侈的咖啡品牌連鎖店是星巴克,第一家奢侈水是依雲,第一個昂貴的轎車品牌是奔馳。一個特別的例子是,美國有一年評選十大安全汽車,沃爾沃根本沒有進去,但沒關係,它佔據了顧客的心智。

3、有專長的公司更賺錢。比如,專業運動員比十項全能運動員的成績要高出5%-50%。以搜索引擎為例,搜索這個定位現在起碼值1500億美元,ALTAVISTA是第一家做搜索的,但是它後來做了多元化嘗試,現在找不到了。GOTO.com也消失了。

4、當一種定位貶值時,你可以往另一種定位上靠攏。比如,在美國,豬肉以前是跟牛肉一樣,走的是畜類定位,但是,隨著牛肉的持續走跌,雞肉則持續上升,不少豬肉選擇了和雞肉站在一期的策略,獲得生機。

5、定位是一種發自心智的表達,你要想辦法攻佔心智。看看美國商業學校的排名,第一是西北大學,它的定位是:市場;第二是芝加哥大學,它的定位是:量性分析;第三是沃頓,它的定位是:金融;第四是斯坦福——定位是:技術;第五是哈佛——定位是管理。雖然他們都是綜合性大學,但是他們的定位卻很清晰,事實上,這些學校提前也把這種理念推銷給學生。

6、如何找到適合你定位的那個詞彙?裡斯的忠告是要聚焦。早期香煙是男女都可以抽的,所以很多香煙的廣告都是一男一女。後來,萬寶路第一家突出定位:男性香煙,廣告畫面是西部牛仔。CURVRS只聚焦於女性健身,現在變成美國最大的健身會所。王老吉的定位聚焦是去火。
 
7、奧巴馬為什麼能競選成功?首先是定位的成功,奧巴馬的定位是「改變」(change)。再看看一些管理大師,拉姆.查蘭的定位是執行,德魯克等於管理,波特等於競爭力,弗裡德曼等於扁平化。男人中的男人=克魯尼,美女=羅伯茨,終結者=施瓦辛格,全球變暖=戈爾。

8、你要制定一個定位戰略,你還要傳播這個戰略。巴黎花了不少錢推銷一個定位「浪漫」,羅馬推銷的定位是「永恆」,韓國推銷的定位是「炫動」(實際上韓國一點也不炫動,但它佔據了這個定位)

9、做好一個定位,放棄很重要。比如,航空公司都不做放棄,只有美國西南航空公司做了放棄,它只做商業、經濟艙、國內航線,放棄了貨運、頭等艙、國外航線等,它甚至只用737一種機型。所以,那些對手如西北航空、美國航空等都消失了。

10、中國公司很多都是偽定位,他們不擅長聚焦。長虹曾是最大的電視廠商,後來多元化做冰箱、空調、IT產品等。春蘭曾是最大的空調廠商,後來則轉想摩托車、重型汽車等,TCL也是什麼都做,雲南白藥開始擴張做牙膏,這都是不利於定位的打造。

11、對於不是領導者的品牌,一個好的定位策略就是做對立面。寶馬是奔馳的對立面。漱口水都是口味不好,像藥一樣,SCOPE選擇做對立面,它說自己是好聞的漱口水。TARGET的對立面是沃爾瑪,它的定位是便宜時尚。百事是可口可樂的對立面。貝茲娃娃是芭比娃娃的對立面。百度是GOOGLE的對立面。

12、如何解決定位聚焦和品牌多元化的矛盾?裡斯的忠告是:制定第二個品牌法則。豐田推出高端品牌時,創造了第二個品牌——凌志。李維氏推出面向休閒服裝的品牌時,創造了第二品牌——DOCKERS(哈哈,是我喜歡的品牌),現在價值已經到了10億美元。IT推出了一個時尚酷品牌FCUK(哈哈,這也是我喜歡的品牌)。寶潔有21個第二品牌,每個品牌都有聚焦效果。

13、定位的全球悖論:越大越得成為一個專業化的公司,縮小聚焦範圍。特別是一些面向全球的中國品牌,得有個國際化的名字,科羅娜不錯,青島就不行。奇瑞CHERY不錯,聯想的LENOVO就不好。

 

2009年11月2日 星期一

國進民退

從近期很多的珠絲馬跡感覺到,的確有著這種趨勢的形成,如中糧入股蒙牛.國企頻繁買入天價地....等等.
筆者雖然認為這趨勢只是短暫的政策所至,不過始終中國的市場還是以政策主導,這種跡象還是值得密切留意.因為這對中國的長遠經濟發展影響極大.

---------------------------------------------------------------------------------------------------------

夏業良:國進民退標誌著中國經濟領域的倒退

今年前三季度以來,伴隨中國應對經濟危機的一系列政策調整,航空、鋼鐵、房地產、煤炭以及交通等多個領域也再次出現了經濟資源向國有企業集中回流的現象,伴隨著這輪國進民退的趨勢,未來中國經濟發展改革方向將往何處去?112,搜狐新視角經濟學人論壇邀請各方嘉賓,針對這一問題進行了深入討論和剖析。以下是搜狐財經現場發回的報道:

北京大學外國經濟學說研究中心副主任夏業良表示,在過去的七八年或者是六七的時間裡,有一種明顯的感受,就是經濟領域中過去所倡導的民營經濟或者是私有化、私營化這種理念,已經在很多領域被國有化所取代。國有化取代的過程很明顯的標誌就是強權介入,部門發佈了一些指令,沒有討論的餘地也沒有給出任何的理由,就是一種強權直接干預導致的結果。

夏業良認為,過去六七年裡面中國有兩大倒退,一大倒退就是意識形態的倒退;另外一大倒退就是經濟領域裡面的倒退,很明顯是以「國進民退」為標誌。

夏業良提到,最近的情況是國家出台了十大產業振興規劃,關心經濟工作的人會感覺到國家出台這樣的規劃會投入大量的資金是一個好事情,但是現在為什麼大家對這個事情多半是消極接受的態度而不是積極接受的態度,因為這裡面很明顯的是「國進民退」。

「比如說內蒙古出台了一個新的政策,就是本地的煤礦私營企業必須與國有煤礦集團或者是國有煤炭企業進行整合,就是被國有主導的企業納入旗下。還有一個例子是山東的日照鋼鐵集團,被山東鋼鐵集團「重組」了,雖然他們做了很多的努力不想被兼併,但是最終沒有辦法還是接受了這樣的結局。」

「還有溫州人,溫州本來是中國民營經濟最發達、最活躍的地方,今年上半年溫州的GDP只增長了4.5%,浙江省排名倒數第二,遠低於全國平均水平。為什麼溫州變成了這樣呢?溫州的資本大量的向別的地方轉移,一部分進入了房地產行業,一部分進入了煤炭行業。現在溫州人在山西投資的大約600座煤礦,全部納入大型煤礦收入兼併的行列,這樣就被迫把溫州人佔有的資本最終要退出,這個規模大約是兩千億左右,所以說溫州的經濟受到重創。」

「紹興有上千家企業面臨國企式的接管,成立了民企的黨工委、政工委,並且直接進行干預,要求監管日常化、程式化,這種狀態是前所未有的。另外像鋼鐵、化工、民航等十大領域,此次都明確的要求被大企業兼併。」

夏業良另外也提到最近幾年的很多例子,比如說像中糧入股蒙牛,還有陝西、陝北的油田都被地方政府強行的收歸國有。他認為,現在中國的國有企業不是靠自己的經營取勝,而是靠一種壟斷、強權的地位,或者是獲得優勢資源進行壟斷定價,另外就是進行強行的兼併.

「國有企業的精力不是如何提高自己的競爭能力上,怎麼樣進行創新或者是降低成本,而是想到怎麼樣用壟斷的勢力對民營企業進行兼併。在這種情況下,(民營企業)只好採取賄賂或者是勾結的方式跟權利部門取得共盟。」夏業良說到。

夏業良最後表示,國進民退帶來的不僅僅是經濟領域中所有權的轉換,最關鍵是它會不僅讓中國的經濟帶入到一種將來很難復原的深遠影響,而且它會對中國整個社會包括收入分配、未來的發展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所以「國進民退」這件事情已經到了不是大家批評批評、說一說而已了,而是非要制止不可的地步了。

來源:搜狐財經

 

2009年10月27日 星期二

意馬的無奈

阿童木(astroboy)票房失色,筆者亦在星期五及今天把所有意馬股份賣掉.整體上也要虧蝕離場.不過因其佔投資組合的比重不大,尚且不至對組合做成太大影響.

阿童木電影巳在10月23日分別在美國,中國及香港同部上映.非常可惜今次阿童木不能在美國這個主要市場大賣,其實它們巳盡了力,不過票房的好壞是很難預料的.

經過這一役的意馬,有幾件事我是關注的:

1. 洪錦標的Winnington基金會否繼續支持?它在這項投資上其實巳虧蝕不少.

2. 這間公司未來所制作的CG電影票房巳無叫座力保證.能否再吸引資金?

3. 如果這盤生意不再經營,那400多名CG Animators的前途如何?

4. 好明顯地在攻佔美國市場時是計漏數,但知否錯在那個環節上?是宣傳?定位....?

跟據它的美國開畫票房及過往其他CG動畫的票房走勢(如下),我粗略估計它的最終票房可能是:美國有US$5000-$6000萬,全球有US$1.2-$1.4億.除了票房,還有周邊產品如電子遊戲及玩具等的盈利.
不過總計若果要賺到US$1.5億才能回本,那麼就比較有點吃力了.

2009年10月21日 星期三

秘密武器

APPLE 又出新產品,同時宣佈遠優於預期的季度業績.這証明了創意與設計的價值.這亦是未來企業間競爭的秘密武器.

設計其實博大精深,可惜大部份企業不理解,亦不懂善用,只把它用作流於只是製造美觀產品的層面.而忽略了它的戰略性層面.

若果能把設計及創新不是只局限於產品裹,而是擴散至企業運作的各部份如研究流程,產品規劃,開發流程,生產流程,它的真正威力才可得以釋放.

不信,不妨嘗試了解多些如apple,nokia,samsung,google 等知名企業的運作.

正所謂要創意不難,要持續創意才是難.

這個是中國企業要急起直追的領域,亦可能是美國其中的真正不敗之迷.

2009年10月15日 星期四

香港要變

政府剛發表了施政報告,又再次提出推動六大新產業的重要性.但是實質期望和作用有多大.不妨問問相關行業的人仕,大概可略知一二.

還記得之前推出的'創新'發展方案如中藥港,數碼港等.往往貨不對辨.至於西九文化區,十年都仍在紙上談兵,真是十年一夢.不過今非惜比,香港人又有多少個十年可以再浪費.始終思維模式不變,決心不夠,缺乏遠見才是至命傷.單靠老本行金融過日子,可預見將來的日子未必好過.這個需要額外留神.

筆者持有之意馬國際,理應直接受惠.如今其製作之動畫終於排除萬難在全球上畫,票房巳是其次,它的成功,可說是香港人的驕傲.但是要感謝的可能不是政府,而是Winnington基金至真.
---------------------------------------------------------------------

6項優勢產業規劃粗疏 政府必須提出配套政策
(明報)2009/10/15

【明報專訊】行政長官 曾蔭權 第5份《施政報告》的重點,是發展6項優勢產業,就施政理念而言,這是曾蔭權個人的突破,因為他終於接受了產業概念,並同意政府投放資源來推動產業發展。但他只提出了發展方向,相應政策是否有助產業發展仍是疑問——例如,政府以活化工廈為名,以發展產業為包裝,給工廈業主優惠,但卻沒有要求優先顧及產業營運者的條件;這一良好意願的政策,最終會否淪為類如數碼港地產項目喧賓奪主的局面,值得關注。

釋放工廈潛力業主得益

產業會否受惠未知之數

過去,曾蔭權的施政側重於佔本地生活總值(GDP)60%的四大支柱產業,即金融、旅遊、貿易物流與工商專業服務,其中更鍾情於金融業,認為香港與紐約 、倫敦 一樣,靠金融業就可以養活香港市民。一場金融海嘯,使曾蔭權改變了這個固執,接受香港經濟不能獨沽一味,要朝多元化方向發展,這個轉變,不但是他在認知上的進步,也顯示曾蔭權對於變動的觸覺,仍然敏銳。

本港土地資源矜貴,而在高地價、高樓價和高租金的桎梏下,百業營運維艱,扼殺了不少行業,因此政府發展6項優勢產業,首先著眼於處理土地資源問題,其中一個方案是釋放約1100幢工廈的潛力,鼓勵業主重建或改裝,使之能夠成為產業所用。這個政策,表面上符合邏輯,但是新政策下工廈的最大得益者,是業主,與6項優勢產業並無必然關係。

據測量師的分析,新政策之下的工貿樓宇,價格必然上漲,無論是重建或改裝之後,租金較之現在也必然大幅上升。這樣的話,工貿樓宇的業主受惠於政府對工廈鬆綁的措施,在「地產發展」部分肯定無問題,若乙級寫字樓有價有市,業主爭相重建或改裝,政府調動起工廈業主的積極性,屆時或許出現外表破爛不堪的工廈相繼消失,但是政府推動的6項優勢產業能否受惠,卻是未知之數。

6項優勢產業之中的文化創意產業,目前不少業者租用工廈營運,這是因為工廈租金廉宜,他們可以負擔,但是曾蔭權宣布工廈新政策之後,已經有在工廈營運的小企業擔心加租,令成本大增,使他們難以營運下去。若最終出現這種情况,則新政策是協助了一些文化創意業者發展、抑或是扼殺了他們的生存空間?政府需有配套措施,讓新政策不致違反原意、事與願違。

同樣地,政府要發展的教育產業,從施政報告的內容看來,只介紹了已經撥出4幅土地給4個辦學團體興建國際學校,也已預留兩幅市區土地,給有興趣辦學團體開辦自資學位課程,預計可提供4000個學額。但是有學者認為,現在提供土地的規模,所產生能量不足以使教育產業化。學者進一步認為,曾蔭權未提及相應的配套政策措施,例如教學質素的要求,如何升格為大學等,因為不清晰,或許使一些有意參與的團體卻步。

另外,政府將撥款2億元,讓參與「創新及科技基金」或與本港科研機構進行應用科研項目的企業,享有投資額10%的現金回贈,不設上限;而在香港得獎的創意項目,政府會資助往海外參賽。這些做法,在推動創業科技產業,確實可以起到一定助力,但是有業者認為政府應優先買香港科研產品,才是對本港科研的實質支持。
醞釀數月仍然只有框架

缺具體實質內容使人失望

較早前退休科技大學 校長朱經武 ,在臨別贈言中也提到政府對科研支持不足,不少科研成果都未能為本港所用,而被其他地區或國家買去。這個情况,反映政府的創新科技政策不夠全面,仍有強化和改善的空間。

由上述例子,說明土地在本港發展產業的重要,政府從土地源頭解決問題,是做對了,但還需要相關政策配合。今年6月,曾蔭權接受了經濟機遇委員會發展6項優勢產業的建議之後,應該已將之列為施政重點,但經過數月的醞釀,昨日他在施政報告所宣示發展6項優勢產業的內涵,仍然停留在框架階段,沒有太多實質具體的政策措施,使人覺得政府的決心未算強烈。我們希望曾蔭權要求各個相關部門,仔細研議各個產業,制訂相關政策措施,加強推動力度。

曾蔭權今年的施政報告,回歸作為行政長官掌握香港大政方針的方向,不像去年那樣,讓施政報告淪為市民年度派糖的祈盼,這是對的;其次,行政長官施政講求穩定性、延續性和可行性,祈望每年都有偉大藍圖也不切實際;今年的六大優勢產業,其實是近年少有的施政重點,可惜曾蔭權在施政報告所鋪陳,使人看不到這些產業可能成為經濟新增長點的規劃。對此抱持厚望的人,難免會感到失望。

 

2009年10月7日 星期三

婚慶業

中國人傳統上對'紅事'的態度極其重視. 坊間也提供很多相關的服務.

如果曾經有光顧這類服務,都定能領略到它們的利潤是多麼可觀.基本上客人是不會講價的.而你所付出的往往會是比你進店前預計的多許多.

始終到目前為止仍然很難找出很好的對策應付'一生人一次'這個概念.

這行業無論從投資或經營角度看也是非常吸引,唯一的缺點是競爭激烈.

不過,隨著中國人富裕起來,加上政府大力推動民間消費,長期看這行業增長空間相信仍然非常龐大.

這行業日後可多加留意.中國真是商機處處......
-----------------------------------------------------------------

"記者從第十一屆中國杭州西湖國際博覽會第二屆國際婚俗文化節上獲悉,中國每年因婚慶產生的狹義消費高達4000億元人民幣,占國民生產總值的2.5%,婚慶經濟業已成為朝陽產業。"
- 華富財經

2009年9月30日 星期三

我看’投資’

投資的目的說是為現有資金增值,筆者絕對贊同.各網友也巳用各種方式論及.

反而筆者想分享的是自己對投資本身究竟是抱著甚麼樣的看法.

我認為投資可以視作為一個'或然率'遊戲 (PROBABILITY GAME).原因是投資市場沒有絕對,亦沒有先知.有的只是成功槪率.無論你對一項投資項目有多大信心,你投入資金那刻巳註定要承受風險.

這些風險的來源包括行業轉變,生活進步,政策改變,人性貪念,天災人禍等.

而投資人主要做的,就是用各種方法計出令自己信服的成功或然率,或是計出夠低的失敗可能性而令自己心安而巳.

明白了這點,投資或許會變得沒有那樣可怕.因為投資人自然會接受了有機會失敗的可能.

如果從這個角度看,可能好多事會變得理所當然:

1) 不會全副身家只投資一隻股票.

2) 不會太執著於成敗.

3) 不打沒把握的仗.

4) 投資成績取決於所做功課多寡,不用埋怨運氣.

5) 投資'或然率'較易能掌握,而投機'或然率'卻不能.

2009年9月25日 星期五

'投資'是甚麼

'投資'是甚麼?

坊間上無數書籍教授著投資方面的知識,亦有大師如巴菲特般親身示範操作.

不過到了實際應用及體會,各人的感受及領略亦有所不同.若果耍大家用自己的投資體會來形容,究竟'投資'在各位心目中可以解讀為甚麼?或像甚麼呢?可否能簡化為簡單的一兩句概括之.

很想聽聽各位的睇法,不妨分享一下.

我的睇法會等大家回應後再說出來,看看是否相似.

2009年9月17日 星期四

安踏VS李寧:黑馬競逐頭馬

安踏經過多年努力,現在是有能力挑戰李寧了.大家不妨坐穩看戲.

我就是喜歡安踏這匹黑馬!

除了李寧和安踏外,還有如中國動向,361,特步,鴻星爾克 ,匹克等等也是不容忽略.....的確好賺的地方是特別熱鬧.

----------------------------------------------------------------------------------

安踏VS李寧:黑馬競逐頭馬

來源:時代週報 2009.9.17

安踏是晉江跑出來的一匹黑馬。

當年的代工小鞋企,已經華麗轉身。當年李寧不屑一顧的小鞋企,現在已然是來勢洶洶的競爭對手。無論是不菲數字的運動巨星代言,還是體育賽事贊助的爭奪,安踏在營銷投入上開始發力,氣勢絲毫不讓李寧。

長期坐在國內體育品牌首席的李寧,是目前被看作最有潛質能與國際大品牌抗衡的中國本土品牌。而安踏目前走著的,正是李寧走過的發展道路。當然,兩者當下又都必須面對共同的市場挑戰,比如,如何適應或改寫所謂的「輕資產運營模式」,如何演繹國際化背景下的多品牌戰略。

安踏創始人丁志忠,或許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迫切地想拉近與頭馬的距離。

「草根」叫板名人

李寧天生具備「名人」血統,是一家起步於體育名人的企業。1989年,在賽場失意的李寧進入健力寶,開始進軍商業領域。後來「李寧」借助亞運會一炮而紅。自1994年至2002年間,李寧一直保持國內體育用品市場的最大份額。

長期以來,只有李寧孤軍奮戰對抗耐克、阿迪達斯等國際高端體育品牌。2003年,李寧首次被耐克超過,其後又被阿迪達斯超越。2005年,兩個國際品牌巨頭在中國的銷售一度翻番,而李寧在國內的高端市場爭奪中,終於顯現不敵耐克、阿迪達斯的乏力,排位第三.

李寧在自我定位上走過不少彎路。「一會兒是超大(城市),一會兒是二、三線城市;一會兒走專業,一會兒追時尚;左右都不是,為難了自己。」李寧的員工曾有過這樣的抱怨。早在1999年,李寧就有了「品牌國際化」意識,開始拓展海外市場。但幾年下來難見成效,回頭發現國內市場已經「前有敵人,後有追兵」。從2005年開始,李寧進行戰略調整,收縮海外市場,收復國內失地,希望縮小與行業領導者的差異,同時擺脫眾多新生品牌的瘋狂追趕。

安踏則是草根起家。創始人丁志忠具備精明的商業頭腦,擅長營銷推廣,使得安踏在晉江系迅速脫穎而出。從2005年開始,丁志忠意識到,搞清楚「安踏是誰」,才能明確企業發展的方向。通過國際4A廣告公司智威湯遜的分析定位,安踏放棄與李寧以及耐克、阿迪達斯的正面硬碰,在高端定位上適可而止,同時拒絕娛樂休閒路線的誘惑,專心打造中低端的專業運動品牌。安踏更將消費群體定位為非精英族群的草根族,將二、三線城市定位為重點市場。
由智威湯遜操刀的「永不止步」口號,使安踏形象顯得大氣,傳遞的是積極向上、不斷進取的草根精神。智威湯遜是體育品牌推廣和傳播的操作高手,它曾代理耐克的廣告長達十年之久。

無疑,二、三線市場已被眾多體育品牌覬覦,這一市場也被公認為中國最具增長潛力的市場。一位體育品牌分析師表示,安踏當初選擇將重點放在二、三線城市的大眾市場是明智之舉,這個市場的消費需求有日益增大的趨勢。安踏既避開了高端市場與李寧、耐克、阿迪達斯的激烈競爭,同時佔領了符合自身優勢的領域。

改寫輕資產模式

借助資本的力量,安踏加速佔領市場。

安踏上市之前,無論是其營業額還是淨利潤,都差李寧一大截。2007年7月,安踏上市,成功募資31.68億元,是李寧當年上市募資規模的六倍。這使得安踏有了充足的「彈藥」擴張市場。據2007年的財報顯示,安踏的營業額達到31.824億元,實現淨利潤達5.378億元,分別增長154.6%、305.4%。安踏的淨利潤也首度超過了李寧,李寧以43.48億元營業額在本土體育品牌排名第一,但淨利潤為4.73億元。

2008年,安踏更進一步擴展在盈利上的優勢。受北京奧運會的帶動,李寧營業額獲得大突破達到66.9億元,淨利潤僅5.21億元。安踏的營業額繼續躍至46.3億元,但其淨利潤已達到8.95億元。安踏的淨利潤領先在不少人看來,在某種程度上超過了李寧。為何兩家公司的銷售額和淨利潤會出現不同步的情況?

中銀香港分析師邢小羽分析認為,兩家公司是處在不同階段,即李寧已經進入了大面積的品牌推廣階段,其廣告費用占的比例比安踏要高,經營費用就相對較大。但安踏才開始進入這個階段,相信往後會開始加大廣告投入的比例,加強品牌的宣傳。今年6月,安踏以昂貴代價,擊敗李寧、阿迪達斯等品牌,成為「2009-2012年中國奧委會體育服裝合作夥伴」。以往,中國奧委會官方贊助商均為李寧品牌,2008年北京奧運會,阿迪達斯擊敗李寧取得贊助權。

「目前,以安踏的市場定位,很難在其零售終端漲價。只有加強對品牌的宣傳,讓高端客戶也購買安踏的產品,未來才有終端提價的空間。」邢小羽說,從李寧的發展經驗看,通過大量的廣告投入,品牌也得到提升,具體體現在李寧目前在終端的提價能力。據李寧公司此前預期,2009年其服裝會提價10%,鞋類則會提價6%。

另外,安踏在製造環節上有成本優勢。運動品牌觀察人士陳士信表示,「國際運動品牌大多採用典型的『啞鈴模式』,以耐克為代表,只負責研發設計、品牌管理,其他環節如生產、零售基本上外包。」安踏是以代工起家的晉江系代表,從產品研發設計、原料採購、生產製造到分銷、物流、營銷推廣及零售,全程參與產業鏈各個環節的模式,即「縱向一體化」。如此,安踏能夠獲取產業鏈上每一個環節的利潤,從而提高公司的盈利水平。

丁志忠也曾對媒體說過,在競爭對手毛利率基本維持穩定的今天,安踏仍能保持以每年5.5%的速度增長,是因為「擁有一定的自生產能力,以快速應對來自市場或渠道的需求變化,同時獲得部分成本優勢」。

因此,李寧也在介入製造環節,以化解成本壓力。2008年12月,李寧在湖北省荊門市佔地3200畝、總投資32億的工業園奠基。陳士信認為,多年來李寧一直採用耐克的「輕資產運營模式」,注重研發與品牌經營,而將生產外包。「此舉是一個強烈的信號,即李寧開始向生產領域延伸。」

在供應鏈管理上,李寧公司表示,2009年將加大力度「推進靈活有效的供應鏈體系建設,持續提升營運效率。」而荊門工業園使得供應鏈佈局更加貼合市場以及對市場作出更快反應,同時減小成本上漲壓力。

多品牌知易行難

走多品牌戰略之路,李寧經過近兩年的積極出擊,市場佈局雛形顯現。

從2007年起,李寧開始啟動一系列的品牌收購,目前旗下已擁有五大品牌:李寧、紅雙喜、新動(Z-DO)、AIGLE以及LOTTO。其中,紅雙喜在中國地區的「乒羽領域」是具備高知名度的品牌,因此被收編後很快便突顯品牌的盈利優勢;意大利知名體育品牌LOTTO,在足球、網球均擁有世界級營銷資源,幫助李寧開拓高端運動產品業務;定位中低端市場的「新動」,則可以去搶奪被「晉江系」蠶食的低價運動產品的市場份額;AIGLE是來自法國的知名戶外品牌,李寧則將其定位於戶外運動領域。

7月,李寧對外宣佈以1.65億元作價收購凱勝(Kason)品牌羽毛球拍、運動服裝及運動配件等業務。這是李寧成為中國國家羽毛球隊贊助商後,在羽毛球專業領域的大手筆投入。

向上、向下縱向拓展產品線,同時橫向補充產品種類,品牌均有各自清晰的市場定位。儘管,除紅雙喜外,這些品牌仍處在投入、整合階段,還沒開始給李寧帶來盈利貢獻,但業界人士看好李寧的多品牌戰略,雖然整合和開發市場的難度甚大,但具備的後發優勢不可小覷。

靜觀市場兩年後,安踏收購國際品牌的步伐也終於邁開。8月14日,安踏宣佈與百麗國際簽訂收購協議,將收購百麗國際所持Full Prospect 85%股權以及旗下Fila Marketing全部股權,總斥資3.3億元。Full Prospect擁有FILA中國商標,並負責在中國內地、香港和澳門推廣和分銷Fila中國商標的產品。而Fila Marketing在香港和澳門經營十間零售店,銷售FILA中國商標的運動服裝、鞋類產品及配件。安踏因此獲得FILA在中國商標的所有權、運營權以及相關的營銷網絡。

但安踏下一步將如何將這個國際高端品牌在中國市場盤活,卻是個難題。

FILA品牌1911年於意大利建立,經過近百年發展,開發多元化的運動產品,已躋身世界高端運動品牌行列。但FILA在中國卻是塊「燙手的山芋」。百麗收購FILA中國業務直至賣出,並沒有賺到錢,整體公司業績還受此拖累。根據資料顯示,2007年Full Prospect虧損553萬元,2008年則擴大至3218萬元。連同Fila Marketing的虧損,百麗過去兩年在FILA業務上虧損超過4000萬元。

儘管有評論說,是因為百麗在鞋類的成功經驗難以複製在運動品牌的經營上。但一直關注這兩家公司的中銀香港分析師邢小羽卻認為,百麗擅長鞋類經營尤其是女鞋,在高端市場也有較成熟的分銷渠道,但並未成功將定位高端運動品牌的FILA做起來。「相比百麗,安踏的分銷商更沒有優勢去做FILA。」因此,邢小羽對安踏接手FILA的態度並不樂觀。

而對於為何收購虧損的FILA業務以及未來發展計劃問題上,無論是對媒體還是機構投資者,安踏管理層均未能有進一步的明確表態。一位關注安踏的機構投資者向時代週報說道「這樣的跡象表明,安踏對FILA下一步怎麼走還沒有想好,很需要時間去規劃這一棘手的品牌。」

2009年9月11日 星期五

LESS IS MORE

常看見有爭論關於那種型式的投資分析方法比較好.而普遍都是圍繞著硬分析及軟分析這兩大類,

硬分析通常指包括財務數據,經濟指標等數字的研究,而軟分析主要針對那些較為難於量化的屬性如business model,管理層質素,消費喜好等等.

筆者因職業關係,常要面對大量這兩類型資料,亦即是行內所稱為的quantitative和qualitative research data.而要為一個專案找出合適的solution,就無可避免地要尋集大量這兩方面的資料再作分析.而好多時也要在這兩類資料上而角力.因有時候它們所展現的訊息可能是對立的.

從筆者經驗所得,硬資料比軟資料通常較易擭得,亦易於理解及轉化為有用的資料,同時也更能易於向客人講解及游說,所以好多時企業在決定一個解決方案時往往會偏重於這類硬資料.

不過,事實是往往好多極優秀方案也是從成功地擭得及解構軟資料而來.

所以筆者做投資分析的風格往往是以軟資料為主,硬資料為副.

而無論是對待軟資料抑或是硬資料時,在分析過程中最關鍵是'LESS IS MORE’的概念,亦即是怎樣化繁為簡,把沒用的資料’丁’走.而把剩餘最有價值的資料整合及加以詮釋.

就正如一件APPLE的產品,它的簡單/簡約設計其實本身一點也不簡單,是經過(簡單概念 > 繁複試驗及驗証 > 扣除多餘部份 > ’簡單’完成品)一個完整的cycle.

2009年9月10日 星期四

新股熱潮

近期新股又掀起熱潮,人人都在討論抽中治抑或國藥.如果同我說用這ipo價,我覺得兩隻都不值得抽.在市場上還有好多其他選擇,實在不用跟人'搶'.

若論ipo,我反而覺得利郎有點意思.不過未看招股書,稍後再下定論.

-------------------------------------------------------

內地最大男士商務服飾品牌中國利郎(1234)本週五起公開招股,並增加發行股數,由2億股增至3億股新股,招股價範圍介乎3.2元至4元,集資額介乎9.6億至12億元,集資所得部分將用作拓展新品牌,集團主席王冬星表示,計劃明年推出副線品牌L2,目標是20歲至30歲的年青男士,預期兩年內可達至收支平衡,產品價格將低於核心品牌「利郎」,明年將開設7至8家加盟店,料可省卻分銷商成本開支,集團整體毛利率料不會受到影響。

集團市場占由07年的2.7%,增至去年3.4%,年內計劃透過分銷商開設的零售店達2,600家。集團06、07及08年度純利,分別為3258.1萬元人民幣、9650.6萬元人民幣及1.54億元人民幣,上半年純利8,996.4萬元,按年增長29.8%,預測09 年全年純利2.8億元,按年增長82%,以招股價範圍計,預測市盈率介乎12.5倍至15倍,2010年預測市盈率介乎9.8倍至12.3倍,派息政策方面,集團表示上市後派息比率為30%至50%,集團應收帳占營業額比例低於兩成.

2009年9月8日 星期二

細看長線投資組合

這個長線投資組合很久沒有提及,是時候更新一下.其理念是作長期投資運作,而不是理解為其持有股票皆是長線之選.

投資組合在金融危機期間沒有作出太大變動.只是在三月期間減持了1/3用作置業.而在過去三個月亦因應未來大方向作出了一些持股變動.我相信經過這次調整,在未來一兩年的動力將會不錯.

組合的基石始終是金融類.原因也不用多講.而組合亦一如以往般面向大中華,重注中資股.很多人會分散投資各地區以減低風險及短期波幅.但組合是看大局,睇長線,以及深信中國的未來,所以很願意和它一同成長.

消費類亦是另一個重點版塊,不過需要點耐性,未來將會有大量這類型企業上市集資,不愁沒有投資機會.

如果是這裡長期讀者,也會知道工業類一向也是筆者的喜好,我認為工業,尤其是重工業,在中國仍然大有可為,擇對時間及企業投資,回報將會相當可觀.看看比亞廸或玖龍就是好例子.
地產類沒有特別偏好,投資於soho中國是看好經營者及企業獨特之商業模式.我相信潘總及夫人經營其他生意會一樣出色,地產只是個平台而巳.

新加入的有阿里巴巴及惠理基金.阿里巴巴看著它在金融風暴進退有道,發展趨勢確是相當樂觀.一日馬云仍在,應可放心地投資於它.

惠理基金非常獨特,資產管理是一門特別的行業.在景氣時的需求會很強勁.出色的品牌難求.以中國民間的財富累積步伐,這行業未來會大有可為.

另外亦投入了小許資金在意馬國際,它是做動畫創意產業,旗下的阿童木動畫十月將於全球上映.這投資筆者看作如同風險投資般看待.今次公開只是想和大家分享,不建議胡亂投資,因風險極高.

另外,組合仍長期追蹤恆安國際,如有合適機會補回.其他留意企業暫時有波司登及比亞廸.
下圖嘗試簡單地表達了各股在組合內所處的角色及組合的整體佈局.

其實投資過程中所得到的知識,經驗及樂趣非常珍貴,這是只為了獲利及一時之快所作的投機短炒行為所難以體會及感受得到,

共勉之.

 
 

2009年9月4日 星期五

溫馨提示

中國博士生年產量轉眼間巳是全球之冠.雖然質量還有很大提升空間,但這對中國的發展總有幫助.
未來的趨勢都應該開始像大型國企般,要做強而不止做大.

香港的年青人,這個巳經是一個好明顯的溫馨提示,未來的路實在需要多加努力先得了.

--------------------------------------------------------------------

數量全球最多 學界籲宏調

內地博士氾濫 降格就業

內地授予博士學位總數「超英趕美」,去年成為全球授予最多博士學位的國家。博士氾濫引發泡沫危機,不單造成不少博士高學歷,低就業,學術界也認為博士數量雖增加,但質量卻下滑,必須加強博士教育規模的「宏觀調控」。

雖然相比歐美國家來說,中國的博士教育起步很晚,1978年才有第一批博士生入學,但短短30年間,目前博士生在學規模已超過20萬人,累計被授予博士學位者超過24萬人。

人才過剩 薪酬僅及經理

國務院學位辦主任楊玉良早前指出,2006年美國培養5.1萬名博士,中國是4.9萬名;2007年,中國的博士人數已超過5萬人,2008年更超過美國,成為世界上授予最多博士學位的國家。

表面上,博士眾多代表了中國的教育規模提高,但學界普遍認為,博士教育發展過快所產生的博士泡沫危機更令人擔憂。

事實上,博士氾濫之下,令就業市場供過於求,不少博士都遭遇就業難題,甚至要降格尋找一些僅要求學士或碩士學歷的工作,造成「高學歷,低就業」的古怪現象。

有博士生便表示,博士就業層面本來就狹窄,按理應該從事專門的科研工作,但這類機構的博士級職位早已人滿為患,因此其他博士生只有退而求其次,在二、三綫城市尋找相關科研工作,或者當公務員,甚或到高校求職。

而在「高學歷,低就業」的情況下,內地博士待遇一點不吃香,據今年一份有關中國人才發展的報告指出,中國博士生的平均月收入僅4,814元人民幣,跟一些中型企業的經理級水平相當而已。

院校過度收生 影響質素

博士過剩的其中一個原因,是內地院校不斷擴充招收博士研究生規模,但同時相關教育資源卻趕不上。據調查,中國博士生導師數量遠遠不能滿足日益增長的博士生數量,江蘇有大學每個導師要帶將近10個博士生,而這種現象勢必影響到博士生的培養質量。

近年來,屢見不鮮的博士論文抄襲現象,正好印證了外界對博士質量的擔憂。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的一項調查顯示,過半數被訪者認為現在的博士愈來愈多,已經不稀罕,近半數對博士生的印象是「抄襲嚴重」,反映出內地應該屬於教育尖子的博士,目前所面對的窘境。

對於目前「博士泡沫」現象,清華大學原校長王大中指出,必須考慮社會需求、科研投入、導師力量、學校辦學條件等因素,要加強對博士生教育規模的宏觀調控。

2009年9月2日 星期三

恆安恆強

約略看過, 每樣數據都不錯,估唔到食品業務一上場就貢獻咁大,整合能力一流.請顧問公司的錢都算沒有白花.

唯一是紙尿褲增長有所放慢,管理層說下半年發力,且看是否對辦.另外原材料價格亦是隱憂,通脹時都會幾煩,那時要看看它的產品議價能力了.

組合不知幾時可以把恆安買回.沒有了它像欠了點東西...

不過現在太貴,我會等,有的是時間.

2009 1H 2008 1H Change

收益 5,112,692 3,755,917 36.1%

股東應佔盈利 966,744 627,572 54.0%

毛利率 45.0% 39.2%

每股盈利

-基本 82.4港仙 54.9港仙 50.1%

-攤薄 82.3港仙 54.9港仙 49.9%

製成品周轉期 50 日 58 日

應收賬周轉期 28 日 31 日

中期息50仙

2009年8月28日 星期五

CB 組合年結

轉眼間又差不多一年,還有兩個月CB組合就巳經一周年.原先計畫十月幫它做年結.不過,近來需要為新居入伙安排資金,所以決定提前解散CB..其實在半年結後巳很小留意這個組合,因為除了昆明機床及瑞安房地產外,其它成員不打算作較長線投資,所以不會密切追踪.

經過了十個月.發現現在組合回報原來比半年結時更上一層樓,真是不錯! 而細看組合,今次玖龍再一次成為升幅之首, 錄得神奇的5倍以上升幅,實在是難以置信.這亦証明了turnaround 股回報是最吸引的,就好像從前的偉易達一樣.

很多時,價值投資要做的就是這麼簡單,不需要高深學問,亦不需要超凡智慧,只要能做到'擇機投入,放手不管,夠期完結'就可以了.把事情簡單複雜化的.

http://hk.myblog.yahoo.com/jw!oTFnlYuWEQFUU4Xww.0kEmSgCPE-/article?mid=1194
http://hk.myblog.yahoo.com/jw!oTFnlYuWEQFUU4Xww.0kEmSgCPE-/article?mid=1065

下一次都應該要寫我的長線投資組合最新動態了……

CB組合-----------------------------------------------------
2008.10.31 to 2009.8.28
公司 平均成本 現在價格 股價變動
玖龍紙業 $1.13 $8.85 +683%
昆明機床 $1.78 $6.22 +250%
信義玻璃 $2.15 $5.46 +154%
創科實業 $2.2 $7.33 +233%
建滔化工 $12.2 $23.25 +91%
瑞安房地產 $1.85 $4.53 +168%
CB組合(半年結)---------------------------------------------
2008.10.31 to 2009.3.20
公司 平均成本 現在價格 股價變動
玖龍紙業 $1.13 $2.67 +136%
昆明機床 $1.78 $3.85 +116%
信義玻璃 $2.15 $3.28 +52%
創科實業 $2.2 $3.2 +45%
建滔化工 $12.2 $15.02 +23%
瑞安房地產 $1.85 $2.12 +15%

2009年8月27日 星期四

學費

在投資上交'學費'宜早不宜遲.

若遲交,學費將會變得極其昂貴.假設有二:

一) 隨著年齡增長,可用作投資的資金理應越多.亦即是可以蝕的錢可能很多.更重要是人年齡越大,機會成本也越高.

二) 年齡跟膽識往往成反比. 到後期才交貴學費好易令人生懼,影響之後參與及學習的熱誠.嚴重者可能即時退學.

筆者以往交的學費都不小,印象較深刻的有泰興光學及天時軟件. 現在還留在自己的投資組合內作反面教材用.

前者是典型資不低債,擴張過度,巳清盤. 後者是科網熱潮下的副產物, 現巳輪為仙股.這兩個都是美麗的誤會,

不過,因為'學費'交得早而又交得小,回過頭看,其實所付出的頗為物超所值.

投資其實無可能做到100%準確,只要做到對的時間比錯的時間多巳經足夠.

2009年8月24日 星期一

知足常樂

有寓意,有見地.

若做人做事做投資都能如此,得道也.

--------------------------------------------

"戒忍法師談及「知足常樂」。「不是一般人理解的比上不足比下有餘。」法師說,「一個人走在沙灘上,他踩的足印有正的,有歪的,有深的,有淺的,回頭看一看,無論對與錯,經過就好,這就是人生。不要背任何包袱,一切向前看。」"

搞自平安馬總的訪問 (中國企業家).

2009年8月19日 星期三

強化中的安踏

中期盈利升四成.各項指標理想,發展勢頭持續.飲得杯落!

安踏的中期業績亮麗,令人鼓舞.發展步伐及策略對辦.

觀其行,知其人.管理層的質素往往能體現在他們能否把承諾兌現.
從安踏的發展進程,看得出管理層的視野及執行力.
現在可謂巳踏上另一階段,朝著雄霸內地運動用品市場出發.前路應該都幾富挑戰性.不過以現在它的條件,絕對有能力角逐.
安踏能否更上一層樓,要留意的地方有:

1. fila 的 發展策略 - 這是最令人期待的一項,亦是對企業和丁總的一大考驗.如果處理得宜,絕對是潛力無限. 不過兩大品牌的定位不同,所以渠道管理及整合會是一大課題.
2. 品牌升級策略 - 品牌知名度能否順利升級,要看未來兩三年. 如能成功,可能會為集團迎來大躍進.
3. 童裝發展 - 發展成效還是未知之數,不妨密切留意.
4. 與強敵博奕 - 市場需大,強敵亦多.而此刻主要對手李寧還在夢中,addidas 及 nike 又被過度存貨困擾. 對安踏有利,是搶灘的好時機. 不過競爭漸大,未來汰弱留強終會出現,要密切留意.
中期財務報表可到這裡看: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817/LTN20090817184_C.pdf

 

2009年8月12日 星期三

安踏出手了

一直留意它在香港的專門店,始終發覺不大對勁,完全反映不到之前的發展大計.希望今次落入安踏手上,會有另一番景象.

雖然不知將來整合及策略如何,但也足以令人非常期待.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812/LTN20090812525_C.pdf

---------------------------------------------

安踏體育3億港元收購百麗旗下運動品牌Fila

網易財經812日訊 安踏體育今日晚間在聯交所發佈公告,稱已經與著名鞋商百麗簽訂了收購協議,將收購其旗下兩個子公司,以獲得百麗旗下運動品牌Fila的所有權和運營權,以及相關的營銷網絡。

安踏體育稱,旗下全資附屬公司原動力,將以收購Full Prospect的代價收購百麗所持有的Full Prospect85%股權;該交易代價為3.14億港元,並附加了成交日的股價的合同,安踏最多可能為此付出6億港元的代價。

此外,原動力還將收購Fila Marketing100%的股份,出售股份而支付的代價為1港元,前提是目前Fila Marketing的控股公司Lead Chance放棄Fila Marketing及其附屬公司結欠百麗集團的款項之中的一部分權利,令Fila Marketing及其附屬公司在成交之日淨資產值應為1.00港元。

Lead Chance是百麗旗下的全資子公司。

交易達成後,安踏體育仍擁有原動力100%股權,原動力擁有Full Prospect85%股權,以及Fila Marketing100%股權。

Full Prospect為百麗簡介全資附屬公司,擁有及管理在香港、澳門和大陸的Fila中國商標。而Fila Marketing為百麗全資附屬公司,負責在香港以及澳門以零售方式銷售帶有Fila中國商標的運動服裝、鞋類產品以及配件,目前在香港經營10家門店。


收購交易達成後安踏與兩公司股權關係.

 

2009年8月6日 星期四

樂在投資”道”

在李馳BLOG看了這篇訪問,覺得非常精彩,看後很想和大家分享.他絕對說出了價值投資這門學問的精要.以下筆者節錄了一些精華.

投資本來就是這樣,何不樂在投資”道”!

-------------------------------------------------------------------

李馳:“第一不輸錢,第二記住第一條”

《證券市場週刊》:價值投資是當前的一個主題,許多人經歷了各種嘗試後,都轉而接納了這個理念。首先介紹一下你們的投資理念是如何向價值投資方向轉變的?

李馳:如果一個人在市場上沒有輸過錢,他會自覺走上價值投資這條路嗎?我覺得不太可能。人都是在失敗中成長,我們也是在市場中交了學費,最終感覺還是這樣做最穩妥安全。價值投資的背後其實是一些最基本簡單的公理,並不是誰獨創或擁有,只是誰能應用得好的問題。

《證券市場週刊》:價值投資的方法很難掌握嗎?

李馳:巴菲特在很多場合說過,學證券投資根本不需要上大學,投資其實就是對一些最基本的人生道理的認識,很容易掌握。就是做任何一個投資,先不要考慮贏,先要考慮會不會輸。很多人都沒有這個心態,做決策的時候只想賺錢,只要有這種心態的人,我感覺還沒有入價值投資的門。

有幾本書介紹巴菲特怎麼做投資、怎麼看市場。這些書其實也就闡明了兩個觀念,一是講複利的時間價值,二是講集中持股。概括起來就是一句非常簡單的話:在便宜的時候買進一個好公司,然後長期持有。巴菲特之所以成功,是因為他很早就發現了價值投資這個真理,然後堅持用一生來實踐。

巴菲特在投資上最突出的一點就是他的定力。他要是有一天不嚴格按自己定下的鐵律做,現在的身價可能一百億都不到。複利的增長就是差之毫釐,謬以千里。好多人也知道應該怎麼賺錢,但他們就是覺得那個太慢,總想投機一下賺一大把,之後再來做價值投資。

《證券市場週刊》:財富積累有什麼規律可循嗎?

李馳:我們發現世界上那些錢越來越多的富豪們,他們的投資不知不覺都走到一條道上了,就是買大的、好的公司的股票。巴菲特也曾經投了近百個股票,但如果把他最成功的十幾個主要投資去掉之後就沒有什麼了。他最賺錢的還是可口可樂、吉利、華盛頓郵報、運通、富國銀行等,就這六七個公司為他賺了近300億美元。

有人研究說證券投資組合理論是20世紀的一大騙局,我很贊同。一個人去賣雞蛋,手上提20個籃子,每一個籃子放一個雞蛋,那才是危險,萬一拎不好都掉了;不如把一個籃子的提手做結實,可以裝滿滿一籃子雞蛋。我們公司每年從上千隻股票中精選出23只進行投資,回報率都相當高。

《證券市場週刊》:中國股市的有效性還很低,有許多可以利用的地方,難道只有價值投資一條路可以賺錢?

李馳:的確有多種賺錢的方式,但最適合我們走的路、或者說我們願意走的是這條比較輕鬆的路,因為這是 “睡得著覺的投資”,是一條快樂而富有的路。做這種風格的資金管理者,我們可以去周遊世界,而不必管每天是漲還是跌。至於其他方法,也許短期賺得更多,因為股市永遠有資訊不對稱的時候,提供了很多賺快錢的機會。但是我感覺,真正能夠持續地、有效地保持增長,還是價值投資這條路。

我們現在做的,就是找到便宜的好股票買進,然後可放心去周遊世界,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我們公司高管每年都有 一兩 個月的時間在外旅遊度假,原因很簡單,投資是一項智慧的行為,而不是一種負擔。

做價值投資之余,其實是有很多時間的。因為你買一個股票,買對了之後,真的就沒事好幹了,你硬要幹可能就輸錢了。所以,你有充分的時間去思考,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比我認識的許多做投資很成功的人,活得都挺瀟灑輕鬆,只不過他們都很低調。

好的投資方法就是化繁為簡

對李馳而言,投資的公理就是不輸錢。看似簡單,卻不是人人可以做到,很多人就是因為缺乏耐心而失去了真正的機會。具體到分析公司的方法,李馳說需要計算的東西並不複雜,“小學水準就夠了”財務分析也不必太多。

《證券市場週刊》:你對利用內幕消息賺錢怎麼看?

投資有“道”跟“術”的區別我覺得投資的目標應該不斷向“道”的層面上靠,就是要取之有“道”。有人坐莊,跟不跟? 基金要建倉了,買不買? 有重大重組題材,炒不炒?所有這些都是“術”的層面,是個短期的漲跌過程。但是我講的要預測510年的事是考驗自己的眼光和判斷,這才是“道”。一直在“術”的層面轉悠很難有長足的進步。

《證券市場週刊》:如果一時找不到合適的投資品種怎麼辦,只有放著現金嗎?

李馳:沒錯,這就是價值投資的精髓。機會永遠存在,你要有這個耐心,把資金放在那裏,等著大機會的出現。大部分人是做不到這一點。

我是學力學的,力學裏只有幾個公理,許多定理都是由公理演繹過來的。投資也類似,你掌握了愈基本的、愈簡單的公理,你對世界的理解就越準確。巴菲特的兩句話,就是他的“公理”,第一是不輸錢;第二,記住第一條。“不輸錢”就是保障投資成功的“公理”。不輸錢是什麼概念?是常勝將軍。字面上看起來多麼容易!可很多人覺得這太保守,會失去很多機會,不願意等。

《證券市場週刊》:宏觀方面的事情你們關心嗎?

李馳:對宏觀經濟我們確實也關心,但是感覺跟具體投資目標的關係不大。比如像宏觀調控對萬科的影響,我們也研究過,是不是要回避一下風險。

《證券市場週刊》:如何利用財務分析和研究報告?

李馳:假如這個企業確實好,你又是在不貴的時候買的,那可能不需要太多的財務 分析,想想這個公司值不值現在這個價錢,就行了。大多數企業看一下市值就知道不值那麼多錢,以後也就不用太關注了,真正值得關注的好企業極少。我們相信自己化繁為簡的能力,不用看很多報告的推薦文章,關鍵還是相信自己的判斷。公開信息很多,大家的差別不在於你能不能獲取資訊,而在於對資訊的判斷。事實上,我們是充分利用公開信息進行投資的。

《證券市場週刊》:進行價值投資是不是需要關注企業家的能力?

李馳:我們希望找到一個好的企業,幾十年如一日、甚至是“永恆生命”的企業。當然最好是一個各方面都優秀的人在管理,但理論上管好公司並不一定非要能力特強的人。從美國來說,公司成長性很大程度上靠系統而不是個人,巴菲特願意投資這樣的公司。中國的情況相對複雜,我們的投資確實考慮了一點中國特色。

不好的系統是什麼呢?就是家族式的管理、集權式管理,對於這類公司,你必須盯著這個老闆,這個人變動了很可能這個公司就不行了。

《證券市場週刊》:你們怎樣選擇股票?

李馳:如果要做出終身持有的投資決策,就必須發現卓越企業,或者叫幾十年持續成長的企業。大家都說要找漲10倍的股票,我說首先你要找到未來10年賺錢能增長10倍的公司。

《證券市場週刊》:這麼長時間的投資,可能會經歷很大的市場波動,你覺得應該怎麼看待這個問題?

李馳:市場的波動其實根源於人性,對人性的理解和利用,是另一種賺錢的方法。就拿股市在荷蘭誕生之後的這400年來說,人的貪婪和恐懼沒有任何變化,都是看見跌就害怕、看見漲就蠢蠢欲動,過幾年就一個輪回。這400年來的市場波動其實很簡單,就是畫兩條PE區間線,低的時候是十倍甚至幾倍的PE,高的時候30倍到60倍的PE400年如一日,永遠在這兩條線之間波動。你掌握了這個規律,再加上足夠的耐心,就可以賺大錢,當然這個等的時間是很長的,要耐得住寂寞。

《證券市場週刊》:聽起來你的投資理念似乎並不複雜,是因為有很好的市場感覺嗎?

李馳:投資更像一門藝術,靠的是眼光和悟性。要說有理論也就是一個不成學科的“格柵理論”。這個詞是芒格創造的,就是天文地理、雞毛蒜皮啥都摸摸,然後融會貫通,從這裏面悟到應該怎麼做。掌握市場的拐點很難,但是有一句話是對的,熱鬧的時候賣出、冷清的時候買進永遠不錯。另外多到世界各地去走走看看,也對培養市場感覺有幫助。

《證券市場週刊》:談談你們的財富觀吧。

李馳:芒格說,人生不要把自己撐得太滿,撐太滿是要破的,意思就是說,把目標定得太高,什麼時候你都會覺得不知足。當你把目標降低的時候,你會很快樂,這是他的人生觀,也是他的投資觀。如果我們的目標就是不輸,賺個幾倍還不滿意嗎?錢是賺不完的。中國有一句話叫“知足者常樂”,我們就算是財富知足者吧。


2009年7月31日 星期五

INTJ 的巴菲特

很久前一位朋友介紹了MBTI這個心理分析系統給我.跟他暢談了整個晚上後,發現這系統的準確性奇高,對了解自己及他人有莫大幫助.
其實人與人之間的好多紛爭也是源於誤解及自我中心作祟,如能了解不同類型人的思想模式及行為特性,那麼對於生活或有莫大幫助.
最近終於有機會參加了MBTI的workshop,亦發現了自己的類型,的確很接近真實的我. 學了新東西當然要實踐,而朋友往往是最佳的試驗品(無怪乎朋友當初找我了).

經過一輪測試,有了基本掌握,進階當然是找不能親身接觸的人.而我最想知的莫過於巴菲特了.結果係點,看看下面的描述吧........................Well,不知大家覺得似唔似呢?

"People with INTJ preferences have a clear vision of future possibilities couple with the drive and organization to implement their ideas. They love complex challenges and readily synthesize complicated theoretical and abstract matters. Once they have created their general structure,they devise strategies to achieve their goals.

Their global thinking leads them to develop visionary goals and a broad-brush plan for achieving these within large organisational structures.
INTJ type value knowledge and expect competence of themselves and others. They especially abhor confusion, mess, and inefficiency."


2009年7月27日 星期一

KJ音樂人生

剛剛在周未看了這套戲, 看後非常欣喜. 欣慰的是導演能用這種成本拍出這麼好的戲,為香港電影業作出了一個絕佳示範作.喜的是能找到黃家正這樣一個很有意思的故事拍成電影.表面看是談音樂,其實說得更多的是人生.我誠意推介.

戲票在又一成AMC 及百老匯電影中心有售.不過很滿....行動要快.

-------------------------------------------------------------------------------------------

"放映機的燈未亮,我已被入場觀眾感動,曾幾何時,香港觀眾會為一齣紀錄長片而提早一個月預訂戲票呢?這一天,每個觀眾都憑藉一些朋友、專欄作家、網友的短小推介,帶同盼望的心而來,我相信,與其說是羊群或朝聖,倒不如說成是實踐一次獨立革命,共同為香港電影業亮出一片新天。
獨立自主電影不易為,尤其在這個商業化得令人迷失自我的香港,大家都會說電影應該怎樣拍、怎樣剪、怎樣放,但肯提起器材、按住紅制的獨立電影人卻寥寥可數,導演張經緯這一次不只成就了自己或KJ,更重要的,是電影開啟了很多家長、同學、音樂學生、音樂教師、電影愛好者、影評人、樂評人、甚至任何一個觀眾的心事,令觀眾不停的思考,思考生活,思考人生。
這位黃家正,你說他自覺地明白鏡頭的殺傷力也好,你說他只是一個別具音樂天份的音樂神童也好,重要的是,他有一種主導一切的魔力,不只是同學、哥哥與妹妹,就連導演、父親、學校、制度、社群都被他牽住走路,語語中的。
我不想此電影變成一次社會慶典,但是,對於我,電影的幕前幕後卻帶來一次強而有力的文化震盪,難以忘懷。"

2009年7月21日 星期二

企業進化

說得很好.雖然以下文章是來自2005年,但值得一看.

中國市場特性確實是在不斷的急速演變,以往中國企業賴以成功的運作模式巳經過時.新的發展模式是著重於怎樣開創自己的獨有競爭優勢,即所謂的護城牆.大家不妨留意那一些中國企業巳搶先身處第二階段.我深信一些千里馬將會在第二階段應運而生.這亦是企業成功進化必經之路.

---------------------------------------------------------------------------------------------

"......中国的市场研究还有些薄弱,对高层次思考的需求还没有完整浮现。因为不管你是否作深刻研究,消费者行为可能没太大差别。你得这么理解这事,中国的市场可以说是从无到有,许多产品原本不存在市场上,你不管拿出什么东西,人们会照单全收,不论好坏,也不需要你在技术上有多领先。

因此在中国,我们看到打市场的仗看的是谁出手的速度快,谁提供的尺寸全,价格多低,等等。中国现在要的是快快快,做做做,用营销的力量如水漫金山般把市场占领。这策略是有效的,钱是赚到了。但这样做的问题是:大家都在这样做,你的优势在哪里?

当大家都有了,要如何才能做到更好?要知道,从“无到有”,到“有到更好”,这之间的难度增加是巨大的。但中国站在起跑线的竞争企业,还普遍缺少创新文化,不论是习惯于那种“你告诉我要做什么,我来替你做”的做事方法,或是从欧美市场取得模式,然后说“我也可以复制。而且可以做的更快。”,缺少的是,原创的发明与深刻的理解他们用户的真正需求.....

但是我可以预见在今后的五年里(2006-2010),将是一个转型的关键期,会决定谁是将来最大的赢家,谁顶多跟着分到一杯羹。要在同等的价格、速度、技术等等方面去竞争,你要有与众不同的条件才能在这窜升的市场中脱颖而出......"

Abstract from an interview of Eric Chan (2005.10)

註: Eric Chan 是著名美國設計公司ECCO DESIGN之創辦人. 他公司的設計擭獎無數,被譽為美國十大最有影響力之設計師.

2009年7月20日 星期一

十年十倍

一隻股票要在十年升逾十倍,看似匪夷所思,但是有著人們稱之為世界第八大奇績的複利增長’幫手,一切就變得皆有可能了.

可能所需要的只是在合理P/E時買入一間能在末來十年內每年其平均EPS能增長26%的企業.若能在其估值偏低時買入就更加事半功倍.

而這類企業確實時有出現.關鍵在於你能否察覺,掌握及堅持而巳.

不妨簡單地讓你的財富跟企業一同成長!

2009年7月16日 星期四

中國創新代表 - 比亞廸

一份美國雜誌選出2009年全球50大最有創意公司,細心者會發現有兩間中國公司的身影.其中一間是比亞廸,它的排名甚至高於豐田.

或許是巴菲特效應.比亞廸的名字在美國變得熱門.雖然如此,但不能否應它的研發能力的確高強,無論在產品,科技或生產流程的創新上,都有自家一套.不難想像,這種創新精神及能力將會幫助它們走得好遠好遠.

點解股神會投資它?因為它是一間會令對手恐懼的企業. 為何它令對手恐懼? 試想想,一間擁有逾萬名工程師(包括王傳福自己)的研究團隊,日以斷夜有目標地在做科研.實在何等恐怖......

http://www.fastcompany.com/fast50_09/list-all

2009年7月13日 星期一

非常潛力股 (II)

結果顯示, SOHO中國及惠理集團是比教被看好的.跟著就是昆明機床, 安踏體育及阿里巴巴.這些都是大家熟悉的名字.從企業角度看,它們都各自在其行業內有著不同的優勢.如果一定要據現狀給它們分一個高下,我的心水排位會是這樣:

1.阿里巴巴 >

馬雲 + 難以匹敵的護城牆.不過估值不菲.

2.安踏體育 >

丁志忠 + 强勁的品牌策略.奪得國家隊贊助是具有很大的深層意義,不容忽略.不過,要長期面對的兩雄相爭局面,還有外敵,可謂硬仗連場.

3.惠理集團>

謝清海 + 強勁往績 + 處在周期的絕佳點. 我相信潛力有點被忽略了.不過要忍受不小的波幅.

4.SOHO中國 >

潘氏夫婦 + 內地最熱的房地產業. 看它們行的每步棋,很難想像它將來不能更成功.

5.昆明機床 >

國策扶持 + 行業起步點低. 巳經有足夠空間它未來數年經濟回穩時的高增長. 若果有位像濰柴譚總這樣的CEO坐陣,將會更加無敵.

注:不是只看潛在升幅來衡量.

---------------------------------------------------------

總結

能源類
中國風電集團
天能動力
光大國際

房地產類
瑞安房地產
SOHO中國 (3)

消費品類
安踏體育 (2)
霸王
維他奶
小肥羊
波司登

製造業類
昆明機床 (2)
比亞迪
鴻興印刷
中海化學
港建

其它類
復星
恩利太平洋
惠理集團 (3)
太平洋航運
阿里巴巴 (2)

 

2009年7月3日 星期五

非常潛力股

Peter Lynch,級數有如巴菲特,但自成一派.他往往能夠在生活裹不斷發掘那些Tenbagger的非常潛力股,特點是中小企.成名之作有Bodyshop.
要做到好似他那樣不斷在投資生涯裹找到Tenbagger,達到高複式累增長談何容易,但如果集思廣益,計及未來中國可能出現的經濟高增長,或許找出一兩隻千里馬也不是太難.

不知大家有沒有心水的Tenbagger(或以上)中小企.能否分享一下.簡單講選它的理由.正所謂三人行必有我師,看看最後能否找出三隻公認的千里好馬.
例如我之選: 1.惠理基金 理由 - 摃扞效應/需求.

2009年6月24日 星期三

兩雄爭霸

好明顯安踏想在未來幾年來一個品牌大躍進.

安踏今次乘勢而起,李寧要小心了.

李寧或許輕視了這對未來長遠的影響......

P.S. 優秀企業往往能做到有強勁現金流,選擇在逆市擴張,像安踏,soho中國和阿里巴巴等便是好例子.

-------------------------------------------------------------------

安踏奪國家隊4年贊助權

擊敗李寧Adidas

【明報專訊】內銷市場潛力無限,誘發不少中國本土品牌正慢慢冒起頭來。內地體育品牌安踏(2020)昨日宣布,公司已成功擊敗「常客」如Adidas、Nike及李寧等知名品牌,「爆冷」奪得未來4年、共11項國際賽事中中國國家隊的贊助商地位,當中包括2012年的倫敦奧運。這是近年繼李寧後第二個中國品牌,成功打入奧運國家隊的贊助商門檻,有證券界人士估計,是次的贊助金額應數以億元計。

內地體育用品市場近年增長迅速,去年北京奧運,市傳Adidas就以「天價」13億元(人民幣.下同),壓倒李寧的10億元出價,而成為整個奧運會的體育用品贊助商。

贊助期包括倫敦奧運

今次安踏與中國奧委會簽訂的合作協議,年期由2009至2012年,當中涵蓋共11項大型國際賽事,如2012年倫敦奧運、2010年廣州亞運,以及今年底在香港舉行的東亞運動會等。中國國家隊隊員在出席運動會的開、閉幕儀式,以及登上頒獎台時,均會穿上安踏的服裝及運動鞋。

安踏首席營運官賴世賢昨日並沒有透露贊助費金額,他又表示,所有知名的品牌如Adidas和李寧等均有參與是次競投,「他們出價都不低,中國奧運會除了贊助費用之外,還會考慮公司的財務實力、理念等其他因素,加上,我們在承諾在未來的宣傳推廣上給予更多的投入及配合,故能中標。」

賴世賢強調,以現時公司手持30億元現金的狀來說,應付今次的贊助是毫無問題,而有關費用將由公司分4年攤分,料未來每年的宣傳推廣開支佔營業額比例,仍可維持在現時14%左右的水平。08年安踏的營業額為46.3億元。

分析員:贊助為必經一步

有外資零售分析員對安踏奪得國家隊的奧運贊助商資格感到意外估計公司的贊助費用金額數以億計,如計及未來的宣傳及推廣投入,超過10億元也不出奇。「安踏的品牌效應與李寧仍有很大的一段距離,因此安踏如想『更上一層樓』,贊助中國奧運代表團是必經的一步;相反對李寧來說,他們早已度過了這個階段,所以失去這項贊助也沒所謂。」

事實上,李寧過去曾4次贊助中國奧運代表團,包括92年、96年、2000年及2004年。李寧發言人昨日表示,公司是有參與這次奧委會的招標計劃,但考慮及投資回報等因素,故未能成功中標。但李寧重申,公司仍是5隊金牌國家隊的贊助商,即其運動員下場比賽時所穿的服裝,仍為李寧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