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30日 星期三

我看’投資’

投資的目的說是為現有資金增值,筆者絕對贊同.各網友也巳用各種方式論及.

反而筆者想分享的是自己對投資本身究竟是抱著甚麼樣的看法.

我認為投資可以視作為一個'或然率'遊戲 (PROBABILITY GAME).原因是投資市場沒有絕對,亦沒有先知.有的只是成功槪率.無論你對一項投資項目有多大信心,你投入資金那刻巳註定要承受風險.

這些風險的來源包括行業轉變,生活進步,政策改變,人性貪念,天災人禍等.

而投資人主要做的,就是用各種方法計出令自己信服的成功或然率,或是計出夠低的失敗可能性而令自己心安而巳.

明白了這點,投資或許會變得沒有那樣可怕.因為投資人自然會接受了有機會失敗的可能.

如果從這個角度看,可能好多事會變得理所當然:

1) 不會全副身家只投資一隻股票.

2) 不會太執著於成敗.

3) 不打沒把握的仗.

4) 投資成績取決於所做功課多寡,不用埋怨運氣.

5) 投資'或然率'較易能掌握,而投機'或然率'卻不能.

2009年9月25日 星期五

'投資'是甚麼

'投資'是甚麼?

坊間上無數書籍教授著投資方面的知識,亦有大師如巴菲特般親身示範操作.

不過到了實際應用及體會,各人的感受及領略亦有所不同.若果耍大家用自己的投資體會來形容,究竟'投資'在各位心目中可以解讀為甚麼?或像甚麼呢?可否能簡化為簡單的一兩句概括之.

很想聽聽各位的睇法,不妨分享一下.

我的睇法會等大家回應後再說出來,看看是否相似.

2009年9月17日 星期四

安踏VS李寧:黑馬競逐頭馬

安踏經過多年努力,現在是有能力挑戰李寧了.大家不妨坐穩看戲.

我就是喜歡安踏這匹黑馬!

除了李寧和安踏外,還有如中國動向,361,特步,鴻星爾克 ,匹克等等也是不容忽略.....的確好賺的地方是特別熱鬧.

----------------------------------------------------------------------------------

安踏VS李寧:黑馬競逐頭馬

來源:時代週報 2009.9.17

安踏是晉江跑出來的一匹黑馬。

當年的代工小鞋企,已經華麗轉身。當年李寧不屑一顧的小鞋企,現在已然是來勢洶洶的競爭對手。無論是不菲數字的運動巨星代言,還是體育賽事贊助的爭奪,安踏在營銷投入上開始發力,氣勢絲毫不讓李寧。

長期坐在國內體育品牌首席的李寧,是目前被看作最有潛質能與國際大品牌抗衡的中國本土品牌。而安踏目前走著的,正是李寧走過的發展道路。當然,兩者當下又都必須面對共同的市場挑戰,比如,如何適應或改寫所謂的「輕資產運營模式」,如何演繹國際化背景下的多品牌戰略。

安踏創始人丁志忠,或許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迫切地想拉近與頭馬的距離。

「草根」叫板名人

李寧天生具備「名人」血統,是一家起步於體育名人的企業。1989年,在賽場失意的李寧進入健力寶,開始進軍商業領域。後來「李寧」借助亞運會一炮而紅。自1994年至2002年間,李寧一直保持國內體育用品市場的最大份額。

長期以來,只有李寧孤軍奮戰對抗耐克、阿迪達斯等國際高端體育品牌。2003年,李寧首次被耐克超過,其後又被阿迪達斯超越。2005年,兩個國際品牌巨頭在中國的銷售一度翻番,而李寧在國內的高端市場爭奪中,終於顯現不敵耐克、阿迪達斯的乏力,排位第三.

李寧在自我定位上走過不少彎路。「一會兒是超大(城市),一會兒是二、三線城市;一會兒走專業,一會兒追時尚;左右都不是,為難了自己。」李寧的員工曾有過這樣的抱怨。早在1999年,李寧就有了「品牌國際化」意識,開始拓展海外市場。但幾年下來難見成效,回頭發現國內市場已經「前有敵人,後有追兵」。從2005年開始,李寧進行戰略調整,收縮海外市場,收復國內失地,希望縮小與行業領導者的差異,同時擺脫眾多新生品牌的瘋狂追趕。

安踏則是草根起家。創始人丁志忠具備精明的商業頭腦,擅長營銷推廣,使得安踏在晉江系迅速脫穎而出。從2005年開始,丁志忠意識到,搞清楚「安踏是誰」,才能明確企業發展的方向。通過國際4A廣告公司智威湯遜的分析定位,安踏放棄與李寧以及耐克、阿迪達斯的正面硬碰,在高端定位上適可而止,同時拒絕娛樂休閒路線的誘惑,專心打造中低端的專業運動品牌。安踏更將消費群體定位為非精英族群的草根族,將二、三線城市定位為重點市場。
由智威湯遜操刀的「永不止步」口號,使安踏形象顯得大氣,傳遞的是積極向上、不斷進取的草根精神。智威湯遜是體育品牌推廣和傳播的操作高手,它曾代理耐克的廣告長達十年之久。

無疑,二、三線市場已被眾多體育品牌覬覦,這一市場也被公認為中國最具增長潛力的市場。一位體育品牌分析師表示,安踏當初選擇將重點放在二、三線城市的大眾市場是明智之舉,這個市場的消費需求有日益增大的趨勢。安踏既避開了高端市場與李寧、耐克、阿迪達斯的激烈競爭,同時佔領了符合自身優勢的領域。

改寫輕資產模式

借助資本的力量,安踏加速佔領市場。

安踏上市之前,無論是其營業額還是淨利潤,都差李寧一大截。2007年7月,安踏上市,成功募資31.68億元,是李寧當年上市募資規模的六倍。這使得安踏有了充足的「彈藥」擴張市場。據2007年的財報顯示,安踏的營業額達到31.824億元,實現淨利潤達5.378億元,分別增長154.6%、305.4%。安踏的淨利潤也首度超過了李寧,李寧以43.48億元營業額在本土體育品牌排名第一,但淨利潤為4.73億元。

2008年,安踏更進一步擴展在盈利上的優勢。受北京奧運會的帶動,李寧營業額獲得大突破達到66.9億元,淨利潤僅5.21億元。安踏的營業額繼續躍至46.3億元,但其淨利潤已達到8.95億元。安踏的淨利潤領先在不少人看來,在某種程度上超過了李寧。為何兩家公司的銷售額和淨利潤會出現不同步的情況?

中銀香港分析師邢小羽分析認為,兩家公司是處在不同階段,即李寧已經進入了大面積的品牌推廣階段,其廣告費用占的比例比安踏要高,經營費用就相對較大。但安踏才開始進入這個階段,相信往後會開始加大廣告投入的比例,加強品牌的宣傳。今年6月,安踏以昂貴代價,擊敗李寧、阿迪達斯等品牌,成為「2009-2012年中國奧委會體育服裝合作夥伴」。以往,中國奧委會官方贊助商均為李寧品牌,2008年北京奧運會,阿迪達斯擊敗李寧取得贊助權。

「目前,以安踏的市場定位,很難在其零售終端漲價。只有加強對品牌的宣傳,讓高端客戶也購買安踏的產品,未來才有終端提價的空間。」邢小羽說,從李寧的發展經驗看,通過大量的廣告投入,品牌也得到提升,具體體現在李寧目前在終端的提價能力。據李寧公司此前預期,2009年其服裝會提價10%,鞋類則會提價6%。

另外,安踏在製造環節上有成本優勢。運動品牌觀察人士陳士信表示,「國際運動品牌大多採用典型的『啞鈴模式』,以耐克為代表,只負責研發設計、品牌管理,其他環節如生產、零售基本上外包。」安踏是以代工起家的晉江系代表,從產品研發設計、原料採購、生產製造到分銷、物流、營銷推廣及零售,全程參與產業鏈各個環節的模式,即「縱向一體化」。如此,安踏能夠獲取產業鏈上每一個環節的利潤,從而提高公司的盈利水平。

丁志忠也曾對媒體說過,在競爭對手毛利率基本維持穩定的今天,安踏仍能保持以每年5.5%的速度增長,是因為「擁有一定的自生產能力,以快速應對來自市場或渠道的需求變化,同時獲得部分成本優勢」。

因此,李寧也在介入製造環節,以化解成本壓力。2008年12月,李寧在湖北省荊門市佔地3200畝、總投資32億的工業園奠基。陳士信認為,多年來李寧一直採用耐克的「輕資產運營模式」,注重研發與品牌經營,而將生產外包。「此舉是一個強烈的信號,即李寧開始向生產領域延伸。」

在供應鏈管理上,李寧公司表示,2009年將加大力度「推進靈活有效的供應鏈體系建設,持續提升營運效率。」而荊門工業園使得供應鏈佈局更加貼合市場以及對市場作出更快反應,同時減小成本上漲壓力。

多品牌知易行難

走多品牌戰略之路,李寧經過近兩年的積極出擊,市場佈局雛形顯現。

從2007年起,李寧開始啟動一系列的品牌收購,目前旗下已擁有五大品牌:李寧、紅雙喜、新動(Z-DO)、AIGLE以及LOTTO。其中,紅雙喜在中國地區的「乒羽領域」是具備高知名度的品牌,因此被收編後很快便突顯品牌的盈利優勢;意大利知名體育品牌LOTTO,在足球、網球均擁有世界級營銷資源,幫助李寧開拓高端運動產品業務;定位中低端市場的「新動」,則可以去搶奪被「晉江系」蠶食的低價運動產品的市場份額;AIGLE是來自法國的知名戶外品牌,李寧則將其定位於戶外運動領域。

7月,李寧對外宣佈以1.65億元作價收購凱勝(Kason)品牌羽毛球拍、運動服裝及運動配件等業務。這是李寧成為中國國家羽毛球隊贊助商後,在羽毛球專業領域的大手筆投入。

向上、向下縱向拓展產品線,同時橫向補充產品種類,品牌均有各自清晰的市場定位。儘管,除紅雙喜外,這些品牌仍處在投入、整合階段,還沒開始給李寧帶來盈利貢獻,但業界人士看好李寧的多品牌戰略,雖然整合和開發市場的難度甚大,但具備的後發優勢不可小覷。

靜觀市場兩年後,安踏收購國際品牌的步伐也終於邁開。8月14日,安踏宣佈與百麗國際簽訂收購協議,將收購百麗國際所持Full Prospect 85%股權以及旗下Fila Marketing全部股權,總斥資3.3億元。Full Prospect擁有FILA中國商標,並負責在中國內地、香港和澳門推廣和分銷Fila中國商標的產品。而Fila Marketing在香港和澳門經營十間零售店,銷售FILA中國商標的運動服裝、鞋類產品及配件。安踏因此獲得FILA在中國商標的所有權、運營權以及相關的營銷網絡。

但安踏下一步將如何將這個國際高端品牌在中國市場盤活,卻是個難題。

FILA品牌1911年於意大利建立,經過近百年發展,開發多元化的運動產品,已躋身世界高端運動品牌行列。但FILA在中國卻是塊「燙手的山芋」。百麗收購FILA中國業務直至賣出,並沒有賺到錢,整體公司業績還受此拖累。根據資料顯示,2007年Full Prospect虧損553萬元,2008年則擴大至3218萬元。連同Fila Marketing的虧損,百麗過去兩年在FILA業務上虧損超過4000萬元。

儘管有評論說,是因為百麗在鞋類的成功經驗難以複製在運動品牌的經營上。但一直關注這兩家公司的中銀香港分析師邢小羽卻認為,百麗擅長鞋類經營尤其是女鞋,在高端市場也有較成熟的分銷渠道,但並未成功將定位高端運動品牌的FILA做起來。「相比百麗,安踏的分銷商更沒有優勢去做FILA。」因此,邢小羽對安踏接手FILA的態度並不樂觀。

而對於為何收購虧損的FILA業務以及未來發展計劃問題上,無論是對媒體還是機構投資者,安踏管理層均未能有進一步的明確表態。一位關注安踏的機構投資者向時代週報說道「這樣的跡象表明,安踏對FILA下一步怎麼走還沒有想好,很需要時間去規劃這一棘手的品牌。」

2009年9月11日 星期五

LESS IS MORE

常看見有爭論關於那種型式的投資分析方法比較好.而普遍都是圍繞著硬分析及軟分析這兩大類,

硬分析通常指包括財務數據,經濟指標等數字的研究,而軟分析主要針對那些較為難於量化的屬性如business model,管理層質素,消費喜好等等.

筆者因職業關係,常要面對大量這兩類型資料,亦即是行內所稱為的quantitative和qualitative research data.而要為一個專案找出合適的solution,就無可避免地要尋集大量這兩方面的資料再作分析.而好多時也要在這兩類資料上而角力.因有時候它們所展現的訊息可能是對立的.

從筆者經驗所得,硬資料比軟資料通常較易擭得,亦易於理解及轉化為有用的資料,同時也更能易於向客人講解及游說,所以好多時企業在決定一個解決方案時往往會偏重於這類硬資料.

不過,事實是往往好多極優秀方案也是從成功地擭得及解構軟資料而來.

所以筆者做投資分析的風格往往是以軟資料為主,硬資料為副.

而無論是對待軟資料抑或是硬資料時,在分析過程中最關鍵是'LESS IS MORE’的概念,亦即是怎樣化繁為簡,把沒用的資料’丁’走.而把剩餘最有價值的資料整合及加以詮釋.

就正如一件APPLE的產品,它的簡單/簡約設計其實本身一點也不簡單,是經過(簡單概念 > 繁複試驗及驗証 > 扣除多餘部份 > ’簡單’完成品)一個完整的cycle.

2009年9月10日 星期四

新股熱潮

近期新股又掀起熱潮,人人都在討論抽中治抑或國藥.如果同我說用這ipo價,我覺得兩隻都不值得抽.在市場上還有好多其他選擇,實在不用跟人'搶'.

若論ipo,我反而覺得利郎有點意思.不過未看招股書,稍後再下定論.

-------------------------------------------------------

內地最大男士商務服飾品牌中國利郎(1234)本週五起公開招股,並增加發行股數,由2億股增至3億股新股,招股價範圍介乎3.2元至4元,集資額介乎9.6億至12億元,集資所得部分將用作拓展新品牌,集團主席王冬星表示,計劃明年推出副線品牌L2,目標是20歲至30歲的年青男士,預期兩年內可達至收支平衡,產品價格將低於核心品牌「利郎」,明年將開設7至8家加盟店,料可省卻分銷商成本開支,集團整體毛利率料不會受到影響。

集團市場占由07年的2.7%,增至去年3.4%,年內計劃透過分銷商開設的零售店達2,600家。集團06、07及08年度純利,分別為3258.1萬元人民幣、9650.6萬元人民幣及1.54億元人民幣,上半年純利8,996.4萬元,按年增長29.8%,預測09 年全年純利2.8億元,按年增長82%,以招股價範圍計,預測市盈率介乎12.5倍至15倍,2010年預測市盈率介乎9.8倍至12.3倍,派息政策方面,集團表示上市後派息比率為30%至50%,集團應收帳占營業額比例低於兩成.

2009年9月8日 星期二

細看長線投資組合

這個長線投資組合很久沒有提及,是時候更新一下.其理念是作長期投資運作,而不是理解為其持有股票皆是長線之選.

投資組合在金融危機期間沒有作出太大變動.只是在三月期間減持了1/3用作置業.而在過去三個月亦因應未來大方向作出了一些持股變動.我相信經過這次調整,在未來一兩年的動力將會不錯.

組合的基石始終是金融類.原因也不用多講.而組合亦一如以往般面向大中華,重注中資股.很多人會分散投資各地區以減低風險及短期波幅.但組合是看大局,睇長線,以及深信中國的未來,所以很願意和它一同成長.

消費類亦是另一個重點版塊,不過需要點耐性,未來將會有大量這類型企業上市集資,不愁沒有投資機會.

如果是這裡長期讀者,也會知道工業類一向也是筆者的喜好,我認為工業,尤其是重工業,在中國仍然大有可為,擇對時間及企業投資,回報將會相當可觀.看看比亞廸或玖龍就是好例子.
地產類沒有特別偏好,投資於soho中國是看好經營者及企業獨特之商業模式.我相信潘總及夫人經營其他生意會一樣出色,地產只是個平台而巳.

新加入的有阿里巴巴及惠理基金.阿里巴巴看著它在金融風暴進退有道,發展趨勢確是相當樂觀.一日馬云仍在,應可放心地投資於它.

惠理基金非常獨特,資產管理是一門特別的行業.在景氣時的需求會很強勁.出色的品牌難求.以中國民間的財富累積步伐,這行業未來會大有可為.

另外亦投入了小許資金在意馬國際,它是做動畫創意產業,旗下的阿童木動畫十月將於全球上映.這投資筆者看作如同風險投資般看待.今次公開只是想和大家分享,不建議胡亂投資,因風險極高.

另外,組合仍長期追蹤恆安國際,如有合適機會補回.其他留意企業暫時有波司登及比亞廸.
下圖嘗試簡單地表達了各股在組合內所處的角色及組合的整體佈局.

其實投資過程中所得到的知識,經驗及樂趣非常珍貴,這是只為了獲利及一時之快所作的投機短炒行為所難以體會及感受得到,

共勉之.

 
 

2009年9月4日 星期五

溫馨提示

中國博士生年產量轉眼間巳是全球之冠.雖然質量還有很大提升空間,但這對中國的發展總有幫助.
未來的趨勢都應該開始像大型國企般,要做強而不止做大.

香港的年青人,這個巳經是一個好明顯的溫馨提示,未來的路實在需要多加努力先得了.

--------------------------------------------------------------------

數量全球最多 學界籲宏調

內地博士氾濫 降格就業

內地授予博士學位總數「超英趕美」,去年成為全球授予最多博士學位的國家。博士氾濫引發泡沫危機,不單造成不少博士高學歷,低就業,學術界也認為博士數量雖增加,但質量卻下滑,必須加強博士教育規模的「宏觀調控」。

雖然相比歐美國家來說,中國的博士教育起步很晚,1978年才有第一批博士生入學,但短短30年間,目前博士生在學規模已超過20萬人,累計被授予博士學位者超過24萬人。

人才過剩 薪酬僅及經理

國務院學位辦主任楊玉良早前指出,2006年美國培養5.1萬名博士,中國是4.9萬名;2007年,中國的博士人數已超過5萬人,2008年更超過美國,成為世界上授予最多博士學位的國家。

表面上,博士眾多代表了中國的教育規模提高,但學界普遍認為,博士教育發展過快所產生的博士泡沫危機更令人擔憂。

事實上,博士氾濫之下,令就業市場供過於求,不少博士都遭遇就業難題,甚至要降格尋找一些僅要求學士或碩士學歷的工作,造成「高學歷,低就業」的古怪現象。

有博士生便表示,博士就業層面本來就狹窄,按理應該從事專門的科研工作,但這類機構的博士級職位早已人滿為患,因此其他博士生只有退而求其次,在二、三綫城市尋找相關科研工作,或者當公務員,甚或到高校求職。

而在「高學歷,低就業」的情況下,內地博士待遇一點不吃香,據今年一份有關中國人才發展的報告指出,中國博士生的平均月收入僅4,814元人民幣,跟一些中型企業的經理級水平相當而已。

院校過度收生 影響質素

博士過剩的其中一個原因,是內地院校不斷擴充招收博士研究生規模,但同時相關教育資源卻趕不上。據調查,中國博士生導師數量遠遠不能滿足日益增長的博士生數量,江蘇有大學每個導師要帶將近10個博士生,而這種現象勢必影響到博士生的培養質量。

近年來,屢見不鮮的博士論文抄襲現象,正好印證了外界對博士質量的擔憂。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的一項調查顯示,過半數被訪者認為現在的博士愈來愈多,已經不稀罕,近半數對博士生的印象是「抄襲嚴重」,反映出內地應該屬於教育尖子的博士,目前所面對的窘境。

對於目前「博士泡沫」現象,清華大學原校長王大中指出,必須考慮社會需求、科研投入、導師力量、學校辦學條件等因素,要加強對博士生教育規模的宏觀調控。

2009年9月2日 星期三

恆安恆強

約略看過, 每樣數據都不錯,估唔到食品業務一上場就貢獻咁大,整合能力一流.請顧問公司的錢都算沒有白花.

唯一是紙尿褲增長有所放慢,管理層說下半年發力,且看是否對辦.另外原材料價格亦是隱憂,通脹時都會幾煩,那時要看看它的產品議價能力了.

組合不知幾時可以把恆安買回.沒有了它像欠了點東西...

不過現在太貴,我會等,有的是時間.

2009 1H 2008 1H Change

收益 5,112,692 3,755,917 36.1%

股東應佔盈利 966,744 627,572 54.0%

毛利率 45.0% 39.2%

每股盈利

-基本 82.4港仙 54.9港仙 50.1%

-攤薄 82.3港仙 54.9港仙 49.9%

製成品周轉期 50 日 58 日

應收賬周轉期 28 日 31 日

中期息50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