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筆下的笑傲江湖,情節經常圍繞著正教和邪派的恩怨情愁,當中體會最深是故事所帶出'何謂正邪定分界'的訊息很貼近現實生活,值得深思。在現實的投資世界,類似的情況也有發生,那就是對投機還是投資才是王道、硬道理的爭論。一般標籤自己是做投資的人多被界定為名門正派,而做投機的人就多被標籤是旁門左派。
而亦如武俠世界般,邪派高手的武功一般都是高深莫測,就如歐陽舉,其武功更勝洪七公等名門正宗。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人相信投機高手往往比投資高手更厲害,就好似索羅斯一單大操作回報就以數百億計,比較巴菲特雖要長年復利慢慢累積更厲害及吸引。
不過在此想談論的不是兩個派別究竟孰優孰劣,而是想指出會否投資或投機本身其實只是不同的手段或招式,最重要的反而是背後有否足夠深厚的投資內功作後盾(投資哲學),去打出及發揮這些招式的威力,就正如郭晴在金庸小說裏,在一場大戰裏雖然只是打出平平無奇的全真派入門基本招式,但其對手巳感覺難以招架(正所謂台上十分鐘,台下十年功,平凡的招式在老師傅與新手中所發揮的效果及威力是不盡相同的)。
所以,重點是否應放在練好一些基本的核心投資哲學(內功)更為重要?始終去到最高層次,最核心關鍵的哲理始終是大同小異,就好像貫穿金庸小說的很多不同的上乘武功一樣,其出處也是從九陰真經演變而來。套用在投資心法上,索羅斯跟巴菲特跟馬克斯亦是一樣,最核心的關鍵投資哲學都是關於有紀律地執行一些最基本但相似的投資理念,例如安全邊際、保本至上、高買低賣、群眾心理、善用機會等。
當有了深厚的投資哲學的根基支持後,就不用再拘泥於投機或投資的定性上,而是可視乎情況,因不同人的本質及特性而選擇適合的招式(例如手長腳長的人一般打北派武術會較有優勢,發揮較佳),其實過程就好像李小龍的武道之旅,當初先打好結實的武學哲理根底,然後再學不同派別功夫的招式,最後再取各家之所長而另創適合及符合自己哲學的自家拳道。
或許想成為出色的投資者,最終的目標是建立起一個適合自己的堅實核心投資哲學框架,再在那基礎上做一個實用主義者,不受限於任何框架,就好像李小龍悟出的唯快不破論(出手快是致勝關鍵,招式其次)般,能體現出核心哲學(內功)的重要性和招式的靈活可變性。
又或許最高投資境界就是像小説裏的獨孤九劍般,沒有固定或耀眼的招式,但是每次都能先於對方出手,劍指對手將會出招的部位,先發制人。